安全是电力企业的永恒主题
安全生产是人们生产活动的需要,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电力生产的安全问题,较之一般企业生产安全问题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电力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它不仅影响电力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它不单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因此实现安全生产,是各电力企业的责任和神圣使命。电力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电力工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电力工业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我国生产和建设坚持的基本方针。(温家宝总理在一次会议上又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
一、电力生产事故的危害性
事故是人们在有目的地行动过程中突然出现的违反人的意志,致使该行动暂时或永远停止的事件。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是各项工作的基础与前提,电力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在一个电力系统内,发电、供电和用电设备在电磁上相互连接,相互耦合。因此,任何一点发生故障或任何一个设备出现问题,都会在瞬间影响和波及全系统,如果处理不及时和控制措施不恰当,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事故扩大,在严重情况下会使系统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电力系统的一点点故障,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主要原因可分为两方面:其一,电力工业服务面广,在当今现代社会里工业、农业、科技国防、人民生活都离不开电力。其二电力生产企业本身就是资金、技术、安全风险高度密集的企业。
二、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电力安全生产指的是为使电力生产过程在符合安全的物资条件和秩序下进行,以防止人身伤亡、设备损坏和电网事故以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设备、电网的安全以及“发、送、变、配、用”电各个环节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活动。电力安全生产的范围主要包括电力生产安全、电力基本建设安全、电力多种经营安全三大部分。
电力安全生产的内容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和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安全检查,排除不安全隐患;坚持对领导、职工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技术素质;采取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技术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不断完善安全装备和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劳逸结合;对职工伤亡及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和统计报告,等等。
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是由电力生产、建设的客观规律和生产特性及社会作用决定的。电力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电力系统自身的稳定、效益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广大电力用户的利益和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仅对电力工业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要求,而且对电力安全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从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电力使用的广泛性和不可缺性,决定了电力工业是一种具有社会公用事业性质的行业。现代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和科研,乃至现代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电力供应,而且对电力需求和依赖正变得越来越强烈。电力供应的片刻中断,都可能造成各行各业的瘫痪、社会和人民生活秩序的混乱以及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即便电力系统运行频率和电压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变动,电能质量的降低也会直接损害用户的利益。因此,电力安全生产事关国计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意义。
(二)从电力企业的自身需要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然要讲求经济效益。假若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搞不好,必然是既减少对外供电又增加各类费用支出,其结果必然是成本上升,效益降低。可见,搞好安全生产也是电力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础。
(三)从电力生产的特点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电力生产的特点是高度自动化,由许多发电厂、输电线路、变配电设施和用电设备组成电力网,互相牵连、互相制约地联合运行,构成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电力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供、用电同时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如不能及时排除,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导致主设备严重损坏或大面积停电,甚至可能造成全网崩溃的灾难性事故。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已经步入了以“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高参数、高电压、高度自动化”为主要特点的新阶段,这给电力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的课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四)从电力生产的劳动环境特点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电力生产的劳动环境具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电气设备(包括高压和低压)多;二是高温、高压设备多(炉、机、压力容器及热力管道等);三是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多(煤、油、强酸、强碱、液氯和充油电气设备及制氢系统等);四是高速旋转机械多(如汽轮机、风机、电动机等);五是特种作业多(如带电、高处、焊接、起重作业等);上述特点表明,电力生产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相当复杂,本身就潜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极具潜在的危险性,对职工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安全工作稍有疏忽,潜伏的不安全因素随时会转变为不安全的事实,潜在的危险性随时会转变为现实的人身伤害事故。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电力安全生产。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的燃料工业部党组向中央汇报工作时,中央领导同志曾对电力事故作过“电力事故是国民经济一大灾害”的批示。1996年4月1日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十九条规定:“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电力企业应当对电力设施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这已表明,国家对电力安全生产的要求已上升到法律高度。
三、 电力安全生产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电力工业中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生产秩序,使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保证和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安全生产曾经受到过两次大的冲击,出现过两次大的反复。
第一次是在“大跃进”时期。那时片面地强调革命热情,忽视了科学态度,搞设备超出力运行,搞破除迷信、破除规章制度,背离了“安全第一”的方针,背离了电力生产客观规律,以致事故大幅度上升。1957年,全国电力生产事故是历史上比较少的年份,安全情况较好,但到1960年,在短短的3年内,事故上升到1957年的6倍以上,60年以后,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电力工业恢复了规章制度,整修了设备,正常了生产秩序,严格了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使安全生产形势很快好转。到1965年时事故已大幅度下降,接近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第二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一次安全生产受到的干扰和破坏比第一次更严重,持续时间也长得多。在这期间“安全第一”视为“修正主义路线”、“唯生产力论”被批判;对安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被批判成是对工人“管、卡、压”;设备健康受到极大的损伤,经常发生主设备严重损坏、系统稳定破坏和大面积停电事故,人身伤亡事故也极为严重;安全管理趋于瘫痪,安全监察机构被撤消,对许多事故不调查、不分析、不上报。
生产必须安全这是一条客观规律,绝不能也绝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尽管建国以来,安全生产受到了上述两次大的冲击,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安全第一”的方针上来,而且由于有了这两次沉痛教训,更加深和统一了对电力工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方针的认识。四、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安全生产方针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要求,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回顾安全生产方针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一方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建国初期国家推行了安全生产的措施,使劳动条件得到改善,减少了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但是,当时的私营企业资本家只顾赚钱,不管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在国营企业里由于缺乏管理经验,部分人受旧思想影响只重视机器不重视人,存在只抓生产,不管安全的倾向。正是如此国家主要领导在1952年、57年、59年、60年等一些全国性会议上就企业的安全问题先、后提出了“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规定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直到1987年1月26日国家劳动人事部杭州会议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确定下来,可见安全生产方针是在发展中提出,经过反复实践,最终确定下来,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这一方针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企业安全生产长期和反复实践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结晶,体现和反映了安全生产的基本规律,同样它也符合电力工业的特点和发展客观要求,历史实践证明只要能正确理解和坚持这一方针,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就会顺利、就能得到保证;一旦动摇和背离了这一方针,安全生产就会遇到挫折,就会失去基础。因此要求电力企业各级领导要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把安全与生产统一起来,抓生产首先要抓安全,尤其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的含义和要求,“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础和条件,就是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求把安全管理由过去的传统观念即问题发生和事故处理型转变为现代的问题发现和事故预防型,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预测、预控和预防上。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主要体现在企业安全第一责任者能否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多经、安全与改革发展的关系等,这些关系既有矛盾又有统一,因此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运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妥善加以解决,使之相互促进,发生矛盾时首先要考虑服从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还要求必须强化电力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要求在规划、设计、制造、施工安装、调试、生产运行、检修等每一个阶段,任一环节都必须从人员、设备、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等各方面加强全面的安全管理,切实落实保证质量和各项安全措施。
四、 电力安全生产的目标
为了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在总结国内外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电力部1994年12月22日颁布的《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和《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以及在几次全国电力安全生产会议上,都对电力安全生产的目标作了明确规定,实践证明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控制事故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直到目前的“五大发电公司”仍在沿用至今。
(一)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概念
企业安全目标管理从属于企业目标管理范畴,企业目标管理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以至每个人从上到下围绕企业的总目标,制定各自的分目标,确定行动管理方案,安排工作进度,制定相应措施并有效地组织实施,并对结果进行严格考核的一种管理制度也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是根据企业工作目标来控制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民主管理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将企业目标管理的内涵运用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上来,就产生了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二)三级控制的安全目标
1、企业控制重伤和一般事故,不许发生人身死亡和重大设备事故,各种事故率均要符合上级要求;2、部门控制轻伤和障碍,不许发生重伤和一般事故;3、班组控制异常和未遂,不许发生轻伤和障碍;上述安全目标充分体现了“分级负责、分级控制”的要求,其目的就是通过分级控制和把关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来达到杜绝重大、特大事故发生的总体目标。
(三)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特点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具有目的性、分权性和民主性三个主要特点。1、所谓目的性就是在当前一个时期内,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的任务并使其转化为全体职工步调一致的明确目标,使每一个职工都有奋斗方向,有了明确的目标也便于上级部门、检查和考核。企业、部门、班组在制订具体安全目标时其内容应包括达到的程度、完成期限、具有可操作性的保证措施及考核奖惩。2、所谓分权性是指安全总目标在企业内部逐层分解、展开,将目标管理的自主权下放,实行分权即在目标制定以后,上一级根据目标的具体内容授予下一级人、财、物的相应权力,使其运用这些权力来完成具体目标。企业在目标管理中只抓两项具体工作,一是根据企业总目标向下一层次下达任务指令并考核指令执行结果;二是协调下一层次及层次之间的关系,裁决争议。3、所谓民主性是指安全目标管理要有全体职工参与,并在实施过程中要发扬民主,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层依靠全体职工,集中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制定有号召力且经过努力切实可行的安全目标,企业制定的年度安全目标应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然后依据总目标有针对性进行分解,编制各二级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层层展开,层层落实,各部门要围绕各自的年度安全目标有针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以形成目标连锁,发扬民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达到有效地实行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过程,进一步发挥全体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四)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作用
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励电力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并可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因为:第一、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有利于加强企业全面计划管理,随着电力生产和社会改革的发展,企业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必须渗透到各部门各环节,只有通过全员的努力才能全面落实企业、部门、班组乃至个人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第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是通过企业目标与部门、班组乃至个人密切结合,实行有关权限下放和自我管理,目标、责任、权力、利益互相挂钩,就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作用,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有利于从根本上调动全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第三、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确保经济效益,实践证明,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长期生产经营经验的总结,从效益角度出发,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在电力生产经营总目标下,牢牢抓住安全生产目标,运用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围绕安全生产开展全面管理,就抓住了安全是最大效益这个主要矛盾,就能促进成本、利润、销售、质量等目标全面实现。
(五)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实施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一切安全工作的开始是确定目标,以此为指针开展安全活动并以完成目标的程度来评价其结果。在安全工作中应用目标管理可按如下程序进行:首先确定总目标并使其数量化,总目标可分为静态和动态目标。所谓数量化,亦即通常所说的目标值,主要是在国家或上级规定的目标和要求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确定安全生产的具体指标数值,如死亡人数、重伤率、设备事故、障碍等次数、其次各部门和相关科室要围企业的总目标具体扩展成各自的分目标,为实现各自年度安全目标,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在不违背原则基础上可提倡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
第二部分、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性是企业生产系统的主要特性之一,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以实现安全生产,避免人身伤亡及设备事故为目的的安全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密切关联,互相渗透。一般来说,企业的安全状况是整个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反映,并且,在企业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理论、原则、方法也基本上适用安全管理。在企业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说效益关系到企业的发展,那么安全则维系着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摆正二者的位置,坚持在安全的前提下追求高效益;总之,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人、物、环境的预防性管理,所需建立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所采用的管理、分析方法都是为了如何更好地对人、物、环境进行有效管理。
一、 安全管理的发展
1、传统的安全管理
那里有生产哪里就有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古代,人们的生产规模很小,人们从事生产的工具也很简单,所以安全工作也很简单,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设置专门机构进行这方面的专题研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开始实行机器代替体力劳动,生产事故也随之增多,安全问题也就犹为突出,十八世纪以后由于使用蒸汽机,做为生产原动力,由于对安全生产无人重视,每年的锅炉爆炸事故就会导致成千人的死亡,二十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企业越来越向大型化、连续化发展,这类工业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巨大灾难…以电力系统事故为例:因此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争议,受到社会和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各种方法,如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宣传教育等等,但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局限于防止事故再发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尽管传统的安全管理对预防事故也起着很大作用,但始终还是停留在孤立的、被动的和心中无数的局面上。
2、现代安全管理
近二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安全工作者在不断总结事故经验教训,吸收新科研成果基础上发展了一门崭新的安全管理学科,这种安全管理模式是综合了系统工程、人机工程、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从系统观点出发,研究各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发现和评价可能产生事故的危险性,寻找事故可能发生的途径,通过重新设计或变更操作程序来改善或消除危险性,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限度预防事故的发生,这就是最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总之,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已经历了漫长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寻找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性的本质安全、从单元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溯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瞻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特别重要的十分现实的意义。
3、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观念
推行安全现代化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企业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现代化不仅包括管理体制、管理组织、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变革,还有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安全观念的更新。
以下几个基本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1)科学的观念:
安全不是常识而是一门科学,这是一种观念的转变。目前,安全科学已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那种“当领导的平时多念一念,安全员在现场多跑一跑,操作时多注意一点,就不会出乱子”的安全观念已被实践证明难以适应现代生产的发展。在很多情况下,领导事先都强调过注意安全,安全员更是用了心,尽了力,嘴磨破,腿跑细,操作人员也觉得注意了,可事故还是发生了,这就说明安全不能依靠常识,不能仅靠说教,也不能仅依靠安全部门独家支撑。安全生产必须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特别是在当前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代工业日趋大型化多学科的高、新、难、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普及化的今天,安全更应树立科学管理的理念。
(2)系统的观念
所谓系统的观点,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处理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基本思想就是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将研究对象放在系统中去考察、分析、研究着重从事故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来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相互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各要素看成是一个整体采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研究解决问题,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安全问题往往牵涉到许多生产环节和部门,错综复杂、相互渗透,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与安全有关的各种因素,这就需要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开展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全面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可能保障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
(3)预防的观念
随着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要求企业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不允许发生事故的观念。那种发生事故以后,“防止下次再发生”这一类的口号最好不用,尽管安全工作需要从已经发生的事故中汲取教训,以避免类似的事故或防止重复发生这一类事故,但是有些事故损失代价太大,(举例说明其严重后果及经济损失)出了事故现去解决的观念是不能容忍的,因此,从工作一开始就必须树立预防事故的理念,预防事故的根本在于如何正确认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并对其危险性预测、预防和控制,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对现在已经发生的或者是不正常的情况应尽快地进行处理和控制,另一方面即使是生产系统运转正常,未发生异常情况,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决不能安于现状而应积极主动地对目前的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和预测,依据评价结果着手制定有关方面的改进措施以保证在未来时间不发生事故。这两个方面,前者是发现型的,后者则是预见型的,日常安全管理活动,不仅要重视前者,更要着眼于后者,一名安全管理人员应依据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异常现象,深入分析,具有预见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及其后果并采取对策的能力,使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概率尽可能降低,至少也应达到一个社会能够认可的安全水准。
(4)发展的观念
事故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也在不断前进,安全管理工作也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完善,吸收了许多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在生产实践中得以应用和改进又反过来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只要用发展的观念认真研究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的原则,企业就一定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现代安全管理方法
现代安全管理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有:安全哲学原理、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事故预测与预防原理、安全目标管理法、安全评价、安全决策、本质安全技术、危险分析、风险分析等。
三、 安全性评价
1、 概念
安全性评价就是诸多安全原理、分析、方法之一,安全性评价在欧美各国被称为“风险评估”或“风险评价”,在日本被称为安全评价,我国一般也称为安全评价。
2、 目的
安全性评价目的是对企业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根据查评结果,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极其严重程度,惟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经济损失和最佳的安全投资效益。为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系统地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等过程中考虑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找出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措施。
(2)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编制使系统最佳的安全方案。
(3)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进行试验或使用以前,对潜在的危险进行评价,以便考核已判定的危险事件是否消除或控制在规定的可接受水平并因此为提出的措施所需费用和时间提供决策支持。
(4)设备、设施或系统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是否实现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安全性评价是安全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基础,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预防事故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安全性评价,可以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现状,明确安全整改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设备、设施或系统的本质安全水平和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生产、安全的同步发展,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做到 “预防为主,超前控制”。
3、 安全性评价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上世纪90年代由华北电力公司率先开展起来的,国电集团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安全性评价做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推广落实,目前集团公司已对下属的近五十个企业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的初评价及整改后的复查,经实践证明,开展安全性评价对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设备健康水平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将这一方法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之中,实施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基于安全风险辩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闭环管理,对于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安全性评价是对企业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其方法就是通过对安全管理、生产设备、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认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超前控制的可行性具体措施,然后通过整改,消除危险因素,实现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
4、评价过程中各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集团公司自2004年3月开始在山东荷泽、甘肃靖远、江西万安三个企业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试点工作,通过试评价之后,对评价标准进行了修改,于同年8月集团公司在吉林省双辽发电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了安全性评价工作,至今已对集团公司下属的部分企业进行了80多次的初次评价及整改复查,通过被评价和整改复查后企业的实践证明,在集团公司内部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对进一步夯实企业安全基础,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实现集团公司“做新、做大、做实、做强”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创一流经济效益保驾护航,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在对企业评价对标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下列共性问题应予以重视。
(1)在按照集团公司“三级安全目标”管理的原则,编制本企业年度“三级安全控制目标”及目标保证措施方面存在差距,制定的“三级安全控制目标”不符合有关要求,其保证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及针对性。
(2)编制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不全,缺少个别部门、岗位责任制,通过评价期内所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均暴露出个别部门、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3)定期工作、季节性安全检查、活动及日常管理工作未形成闭环管理。
(4)安全生产“两个体系”个别职责、职能存在混淆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5)部分工作缺少相关的支持性原始记录。
(6)对“两措”计划内容理解不够,编制的“两措计划”不规范,缺少有关领导、部门对“两措”落实及完成情况的相关检查记录。
(7)通过企业在评价期内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说明在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方面尚有不足。
(8)班组的安全管理基础、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9)技术管理存在不足,每年对现行有效的规程、制度、图纸确认清单审批不规范、内容不全、设备异动审批程序、竣工后相关的规程、图纸未按规定及时补充修改等。
(10)在“两票”填写、执行、管理、合格率复查等方面存在不同差距。
(11)特种设备管理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持证上岗方面有不足。(12)目前一些新的发电企业采取新的管理体制及生产模式,本单位的设备维护及A、B级检修均外委其他单位负责,但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多漏洞。
(13)所属多经系统的安全管理与主业存在一定差距等。
4、安全性评价工作应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1)领导重视是关键;
(2)对存在的差距应心中有数;
(3)两个体系相互支持工作配合默契,适当时机开展“贯标”工作;
(4)日常各项管理工作实行动态闭环管理;
(5)与企业日常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
(6)与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相结合;
(7)贵在真实、重在整改。
5、八个方面评价因素:
(1)生产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2)现场作业中所用各类安全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3)上级颁发的“各类反事故措施”是否落实;
(4)生产设备及工、机具的管理水平是否达到要求;
(5)安全生产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及贯彻执行情况;
(6)人员素质是否符合安全工作的要求;
(7)劳动安全及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8)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抗灾、防灾的措施是否落实。
6、选择上述评价因素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关键的、重要的环节不能遗漏;
(2)以能直接反映安全基础的因素为主;
(3)以对发生事故影响大的因素为主;
(4)一般关联因素若无特殊需要可不予列入。
7、评价整改项复查的要求
(1)依据安评报告所列整改项目,逐项核对整改情况,复查中要提交整改过程的相关资料;
(2)整改计划首先要考虑解决那些危险性大,严重影响人身、设备安全的问题;
(3)对由于某种原因暂不能解决的设备及其他问题要充分考虑其不安全因素及其后果,制定相应安全防范措施,其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对所列整改项目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要结合企业生产计划及资金来源看主要设备的隐患整改情况;
(5)安评的关键在于“贵在真实、重在整改”,为确保安评整改复查不流于形式真正收到实效,不盲目追求整改率完成情况,应采用“关键的少数及次要的多数”来判定其整改情况,一个整改项目可能涵盖几个方面的问题,如果我们仅解决了其中无关紧要的因素而忽略了占主导地位的问题未能解决,可视为未整改项。
四、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两个体系的作用,为企业效益最大化夯实安全基础
1、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必要性
(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树立品牌和良好社会形象的要求。
(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需要,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理顺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关系,使安全管理工作更规范、更严密、更科学。保证体系的建立能有效地克服安全职责不清的弊端,增强企业安全整体工作效能,因而使企业整体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3)通过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践,已反映出安全生产 “两个体系”的管理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的现象,对于一些矛盾较大、困难较多、易得罪人又不易出成果的工作经常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对一些既省事又能联络感情的工作则都愿意去干;在现场纠正违章、提出考核批评意见,以及脏、险、累的工作就不十分踊跃;对于事故、障碍、失误的责任就更无人主动承担,尤其是职责不清,处于边缘状态的,就更易产生互相推诿的现象。通过保证体系的建立,科学地明确了企业各类各层次人员的安全责任、到位标准以及相互配合的方式,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
(4)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素质,有利于电力企业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
2、电力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多年来,为了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严肃性,国家和电力部门先、后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安全规定、规程,如《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热力和机械部分、发电厂和变电所部分、电力线路部分。《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等,其中明确了安全工作的目标以及具体执行标准。这些规定规程的落实,就有赖于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促使安全监察人员掌握这些标准并依据规章制度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监察,监督安全保证体系的工作。当保证体系的工作出现不足甚至漏洞时,监督体系将严格“执法监察、依规监督”,一丝不苟地履行安全监督职责,到岗到位的安全监督将及时纠正不足、堵塞漏洞,达到“闭环管理”的要求,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由此可见两个体系是平行的、缺一不可的,都是企业安全生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社会性与系统性,以及为纠正一些单位误认为安全工作的责任全部归于安监部门的作法,由此电力系统提出建立安全监督与安全保证两个体系的要求。要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做好预防工作,几乎涉及生产指挥系统、技术管理与监督、财务、物资、人资等各个部门,以及基层班组,所以那种把全部与安全相关的任务都放在安监部门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但是不通过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来实行闭环控制,也难免出现疏漏;同时企业在预防事故方面,推行“三级控制”的原则,树立“三道防线”,从组织与技术两方面着手,从防止未遂、异常做起(差错)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因此,企业要正确处理好“两个体系”的关系,使“两个体系”为搞好企业安全生产除各自履行安全职责外、还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四、 班组安全管理
1、 班组的性质及班组长作用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也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因此就安全生产来说,班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单元,是开展安全工作的主要对象;从对事故的分析来看90%以上的事故都发生在基层班组,实践证明只要抓好班组的安全管理就等于抓住了企业安全管理防止不安全事件的牛鼻子,所以说,班组是企业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的前沿阵地,班组长则是这个前沿阵地的一线指挥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企业安全生产无论任何大事小情都需要班组去贯彻落实,因此我们绝不能小看兵头将尾班组长的关键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当好班组安全第一责任者呢?
一是树立对企业和工人的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大公无私、不怕得罪人,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决不能发生因本人疏于管理而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安全是天、生命攸关,一旦由于某种原因,放松管理,不安全事件就会接踵而至,可能发生的伤害或损失将是无法彌补的。因此,宁可一时“得罪”违章者,也要防患于未然,同时也应认识到因违章受到批评或受处罚的同志一旦认识了错误以后就会感到班组长的做法是对他们真心实意的关心爱护,反之,那种“多栽花,少栽刺”,放任自流,不负责任的管理方法可能一时会得到个别人的赞赏,但是一旦出了事,你不仅要受到领导的批评或处罚,后果严重也可能要受到刑罚,班组成员也会埋怨你一辈子,到那时就悔之晚矣!因此班组长在班组安全管理一定要贯彻落实 “严是爱、松是害、搞好安全利三代”、“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原则。
二是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抓好班组建设、强化班组管理、要想当一名过硬的班组带头人,其实也不难,只要认真负责,刻苦钻探、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谦虚谨慎、大胆管理、一心为公;因此要求班组长首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习相关的安全规程及有关的规章制度,学习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及手段,使自己“肚子里有货”且要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工作方法,善于用道理去说服和启发人;要认真研究思考、解决班组安全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充分调动班组成员积极性,熟悉每名职工的状况就像熟悉自家人一样,善解人意,任人唯贤,要摸索探讨班组预防事故的规律,要做到能言善讲、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是要勇挑重担,不辞辛苦多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班组的安全管理涉及面广,要求具体,因此,班组长必须做到脑勤、嘴勤和腿勤。脑勤,就是遇事多动脑筋,经常考虑问题,对本班的作业环境,作业过程及危险因素、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嘴勤,就是要有一张婆婆嘴,工作前、作业中该提醒的安全措施、注意事项一定要及时提醒,绝不能怕麻烦,遇到违章现象要坚决制止,决不能听之任之,视而不见,要经常向班组成员宣传预防事故,制止违章作业的重要性,增强班组成员安全意识,提高自我安全防护能力,由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使“四不伤害”落到实处;腿勤,就是要经常深入到作业现场,检查所交待的安全措施、注意事项是否按要求落实、作业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等,要做到这“三勤”如果没有勇于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勤奋好学、认真细致的作风、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态度是行不通的,所以说班组长责任重大,吃苦多、奉献多、上班时要让工人踩着自己的脚印走,下班时自己踩着工人的脚印走。
2、班组长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按安全目标“三级控制”的原则,结合班组实际编制年度安全目标及其有针对性的保证措施。
(2)在生产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组织好班组的安全生产。
(3)认真组织班组成员学习安全操作技术及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本人及班组成员的安全素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使“四不伤害”落到实处。
(4)认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5)加强班组各项安全基础工作,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模式。
(6)组织好“两会一活动”,不流于形式。
(7)强化第三级安全教育的落实,搞好年度安全培训。
(8)对待集团公司、本单位及本班组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认真组织分析、汲取教训、杜绝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3、班组“两会一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其内容
企业安全生产实践证明,班组“两会一活动”是结合班组工作思想实际,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班组一项例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此班组长首先要克服“嫌麻烦、走过场”等模糊认识,下大力气抓好“两会一活动”制度的落实,那么如何才能使“两会一活动”开得卓有成效不流于形式呢?
班前会的主要特点:1、每天工作前必须召开的班组会议,主要内容是班长在会上布置各施工作业组当日工作任务并结合实际交代相应的安全措施及进行安全交底;2、会议时间短,内容集中、针对性强,它既区别于事故分析会又不同于安全活动日。3、要明确班前会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应包括:(1)交待当天工作任务并做出具体分工,明确指定该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和监护人;(2)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情况;(3)交待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器具性能和操作技术;(4)做好危险点分析,交待可能发生不安全事件的环节、部位及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5)提醒、督促检查作业人员正确穿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对上述问题应逐项交待明白,并对作业人员提出的疑问要耐心加以解释,以便使大家增强预见性,懂得何为何不为。3、班长在会前工作一定要考虑严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班前会看起来很容易,而实际并不简单,它是一项安全分析预测活动,要使分析预测符合生产客观实际就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预见性;4、为达到闭环管理的目的,班长要对班前会所布置的主要工作、措施、安全交底内容做好记录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验证,检查核对所交待的有关安全事项是否全部正确落实,对符合客观实际的要坚持,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要适时纠正,对不完善的或尚未考虑的要重新予以补充。
班后会的特点:1、首先要明确班后会与班前会的联系与区别,两者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地,其内容也是紧密相联的,打个比方班前、班后会就如同文章的上、下篇,但所不同的是两者采取的方式和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不同的。班前会是以思想动员的方式对即将作业的安全工作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合乎客观条件有针对性趋夷避险的安全措施,以便防患于未然。而班后会则是以讲评的方式总结检查当日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及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因此说班前会是班后会的前提与基础,而班后会则是班前会的继续和发展。2、要明确班后会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应包括:(1)简明扼要、事实求实的小结当日生产任务和安全状况完成情况,既要肯定好的又要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2)对认真执行安规、落实安措表现突出的予以表扬,反之对违章者视情节轻重和后果性质提出批评教育或处罚;(3)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和防范措施。班后会的鲜明特点就是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说针对性强、见效快。3、班后会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使总结讲评具有说服力。4、要注意做别人的思想工作,因为班后会的批评往往是指名道姓,可能有碍于个别职工的自尊,因此会上会背上思想包袱,对这些同志会后应及时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克服消极因素。特别强调的就是无论班前、还是班后会都应该按要求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应真实客观。
安全活动的特点及内容:
经过电力系统多年来实践证明,安全活动是搞好班组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安全活动是班组成员交流思想感情、增长知识、统一认识,搞好班组团结的一个重要形式。因此讲安全活动既是搞好班组管理的一种必要制度也是一种必要的形式。1、安全活动的主要特点,它不同与班前、班后会的是(1)活动时间长,一般来说应在两个小时左右;(2)活动内容丰富,它不是布置或讲评当日的安全工作,而是有针对性讲评分析班组一周来的安全生产情况,汲取那些教训及针对下一周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那些表现好的进行表扬、同时还要发动群众为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献计献策;(3)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会议不搞 “一言堂”,要集思广益搞“群言堂”,提倡民主作风,让班组成员畅所欲言,讲心里话;(4)活动内容应注意“多环节、多样化”,如果每个活动日内容总是“老三样”即一讲评、二批评表扬、三今后打算,就会失去安全活动的意义,因此进行活动时班长应结合形势和工作实际,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如当党和国家重大劳动保护政策颁布或集团公司召开安全工作会议新精神、电力安全技术和现代化安全管理知识、学习、讨论上级下发的或本企业各类不安全事件的通报,让大家以其他单位的教训为镜子,“举一反三”对照查找本班组或个人在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制定“切实可行”有操作性的整改措施,以免重蹈覆辙,对好的安全意识,作业行为等做法要相互借鉴,总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但是有一点要明确,安全活动日是用来组织安全活动的,决不是用来安排与安全工作毫不相干的内容,,采取的各种配合形式,也必须为安全管理服务,否则安全活动将失去其意义。
2、安全活动要讲究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要使两个多小时的安全活动开的生动活泼、卓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长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要想获得高明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与锻炼,(1)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活动时间长而内容少的情况下应及时加入新的活动内容以避免冷场;(2)要有因势利导的能力,在讨论中出现跑题现象时应能因势利导,决不能听之任之,东拉西扯;(3)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掌握职工的思想情绪变化,如有的职工出现松懈而精神不集中时应及时提醒他们注意;(4)领导组织能力的提高决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反复认识,反复实践的结果;(5)相关的各级领导参加或检查班组安全活动时,不能只签名,而应针对班组安全活动的内容,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意见;(6)安全活动结束后参加者要自行签名备查,对缺席人员要及时进行补课,并将补课时间,补课内容、补课人的签名等记录清楚。
五、“两票”管理的要求
1、如何执行工作票
电力行业的员工,众所周知“两票”的重要性,有些员工将“两票”比喻为“生命票”“保命票”这类比喻不是毫无道理,而是通过血的历史教训而总结出来的真谛,但是对于工作票的执行程序过去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来说都是按照各自的理解和习惯执行,各地区之间甚至发电厂之间都不一致,因此在执行工作票的环节上和各个环节的要求上可能存在差异和不足,从而影响了工作票在保证工作人员作业中安全作用的充分发挥,集团公司为规范下属企业“两票”管理模式于2004年8月下发了《两票管理制度》;《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中“热力机械工作票的补充规定”对执行工作票的程序和各个环节的要求作了以下规定:(1)签发工作票。工作票签发人应首先根据工作任务、已经批准的计划工作期限确定工作负责人,然后填写一式两份工作票,当面将工作票全部内容向工作负责人逐项交待清楚;工作负责人认为没有问题后,工作票签发人在两份工作票上签名后将两份工作票交给工作负责人,再送交运行班长办理接收手续。工作票也可以由工作负责人填写,填写后交给工作票签发人审核,工作票签发人对所填写的全部内容确认无误后,仍应当面将工作票全部内容向工作负责人逐项交待清楚。需要强调的是工作票虽然是工作负责人填写的,但是经过工作票签发人审核并签发以后,对于工作票内容是否安全、是否正确、是否完备的责任仍由工作票签发人负责,而不能向工作负责人推卸责任,这一点作为工作票签发人要有明确认识。(2)接收工作票。工作负责人在办理完工作票签发手续以后,应在开工前将工作票送交运行班长,由运行班长对工作票全部内容进行审查,如有需要时填写好补充安全措施,确认无问题后,按照规定进行工作票登记,对于按照规定应由值长或单元长审批的工作票,运行班长审查后,还需送值长或单元长审查批准,如果审查发现工作票填写有问题时,应向工作负责人询问清楚;如果发现安全措施填写错误或于现场实际不相符合、安全措施有遗漏时应拒绝接收工作票,而由工作负责人将工作票送交工作票签发人重新填写签发新的工作票,运行班长在办理接收工作票手续后,应在工作票登记簿上做好记录,接收工作票是运行方面把好工作票安全措施关的重要环节。(3)布置和执行安全措施。运行班长在办理完接收工作票手续后,应根据开工时间,安全措施内容,有关设备、系统停运安排,以及值长、单元长的意见,指派运行值班员执行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对于重要的安全措施应在班组长或有关监护人员的监护下执行。执行安全措施中对于需要由电气运行进行断开电源以及布置安全措施的操作,应该使用停(送)电联系单,以书面通知方式执行。(4)工作许可。布置和执行完安全措施以后,在开始工作以前,工作许可人会同工作负责人持工作票共同到现场,由工作许可人向工作负责人逐项详细交代安全措施布置落实情况和安全注意事项,对于断开电源等由电气运行人员执行的措施,可以出示已执行的停(送)电联系单。工作负责人对照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逐项检查确认无误后,双方在两份工作票上签名并填写许可开工时间,按要求将两份工作票分别保存,工作负责人持票到现场作为允许开工的凭证。(5)开始工作。在办理完工作许可手续以后,工作负责人方可带领工作组成员进入工作现场,进入工作现场后,工作负责人应将工作任务分配情况,工作现场安全措施布置落实情况及安全注意事项向全体成员交代清楚以后在安全措施交底栏签名,然后方可发出开始工作命令,工作组成员接到开始工作命令后,方可按照分工到设备、系统上进行工作,在工作负责人未发出开始工作命令以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在设备、系统上进行工作。开始工作以后,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不得单方面变动安全措施,如果运行方式或检修作业中需要临时变动安全措施时,应先停止工作,在不影响工作安全的前提下,经双方同意后方可变动,如果变动安全措施后不能保证检修人员作业安全时,应停止工作报告向工作票签发人报告采取解决措施。(6)工作监护。开始工作后工作负责人应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对工作组成员的工作安全进行监护,工作组成员如果分开作业时,工作负责人应明确要求各作业组长对该组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进行监护,对于特殊和有危险的工作,工作负责人还应按规定指定专人负责监护,担任专责监护期间,不得兼职其它工作。(7)变更工作负责人。开始工作以后,如果工作负责人需要离开工作现场时,应指定能胜任的人员临时代替,并向其详细交代安全措施和其离开期间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和有关监护要求以后,方可离开现场,返回后,代替人同样应向工作负责人详细交代其离开期间的工作情况和安全情况。如果工作期间需要变更工作负责人时,应经过工作票签发人同意确定新的工作负责人并通知工作许可人共同在工作票上履行变更工作负责人的手续。(8)工作延期。检修工作期限涉及发电出力计划和工作安排,因此检修人员应该预先做好检修准备工作和施工组织、施工管理,保证按计划工期完成任务,如果检修过程中发现新的缺陷或问题需要延长工期处理时,应该延长工作期限,以保证检修质量,但必须办理工作延期手续,执行中的工作票只能办理一次工作延期手续,如果需要再延长工作期限,应重新签发新的工作票。
2、“两票”的管理
为确保“两票”合格率达到100%,(1)就是要加强“两票”的签发人、负责人、许可人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熟悉所辖设备,系统、构造原理及安全技术规范等。(2)要强化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对经办的“两票”正确性负责。(3)检修,运行各班组长,运行部、检修部,生技部各相关专业都应按有关规定每月检查“两票”的合格率,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及考核意见,安全监督部门每月应对上报的“两票”合格率进行复查,对检查考核“两票”不认真,流于形式的班组,部门要利用安全简报进行批评并按经济责任制相关条款进行考核。
六、关于承、发包工程的安全管理
1、安全资质审查的原则;2、存在的问题;3、如何纠偏;
七、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原则
1、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坚持“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原则;
3、对待不安全事件要坚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处理;
4、安全管理要贯彻“全过程管理”的原则,即规划、设计安装、生产调试到投产运行的诸个环节;
5、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
6、坚持“以人为本、技术进步”的原则;
7、企业安全目标实施“三级控制”的原则:
八、树立电力安全工作的正确信念
1、绝大多数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许多事故,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事故隐患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或者对隐患没有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而发生的,这方面有许多血的教训。事故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人们必须按照科学规律,认真对待,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就一定能够控制和预防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
2绝大多数暴露的问题都是可以控制的
长期以来,电力行业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反事故斗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制定了较完整的反事故措施,如原国家电力公司颁发的《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等一系列反事故措施,对治理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只要我们不断研究电力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就一定能解决电力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绝大多数不安全因素。
3、进一步推广、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众所周知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物理本质是一种意外释放的能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不少企业在实现物的本质安全化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人的不安全行为依然严重,这种人的因素可能体现在设计、制造、安装的过程,也可能发生在运行、维护、操作及检修的过程中,可能是政治思想素质差、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也可能是技术业务素质差、工作能力低的原因。因此消灭或减少事故,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强化职工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不同行业发生的工伤事故的原因有50~85%以上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因此可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构成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人的行为和物的种类日趋复杂多变的今天,单靠监督与被监督的传统管理模式,决不可能达到使安全处于受控和在控状态的目的,为此应该从“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基本点出发,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树立“人本观”理论。所谓安全管理中的“人本观”,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理念,而是在于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安全工作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1)依靠人的力量-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
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参与生产经营的人所拥有的知识、才能和技巧。因为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终都是靠人去实现和执行,因此人是安全管理的主体也是客体,人不安全,企业也就无安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企业必须树立依靠人的生产经营理念,把全员纳入到安全管理中,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来保证企业的安全。
(2)尊重人的生命-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宗旨
企业安全管理首先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的安全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于人的生命安全。
(3)关心人的心理-安全管理的基础
人在生产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有些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使人的正常心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正常工作,因此要根据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法充分调动各种人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地完成生产任务。
(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安全管理的目标
在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和各种技能,要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及水平,在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的同时也要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法制意识和安全素质(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增强职工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强化安全文化价值观,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创立“人本观”的安全管理机制
(1)教育培训机制
人生来就有求生的本能和安全的需要,但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与生俱来,而人的安全意识强弱、技能的高低却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包括特种作业)的安全教育培训都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就充分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原则,事实证明企业也只有通过加强相关教育培训力度,使人人都懂得安全、都会安全。(2)关心机制
满足职工的安全权利,特别是生命权、健康权,这是每个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因此企业领导应主动了解员工各方面的情况、关心其疾苦,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存在的不足,主动为员工排忧解难。
(3)激励机制
美国大学詹姆斯教授认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足20~30%,如果施以激励即可发挥80~90%,因此要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则需要通过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等激励方式(奖金、待遇、精神鼓励等)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的今天,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很有必要,企业适当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去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尽量使考核做到量化、具体化、公开化、使受到正、负激励的员工心服口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保证机制
1、企业要保证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有效投入(劳动保护及职业病防治)。
2、通过提高设备可靠性,促进设备本质安全。
3、必须高度重视人、机匹配,使两者协调统一。
九、电力事故案例分析:见案例内容1、运行人员误判断;2、运行人员误操作;3、不认真执行“两票”或无票作业;4、专业知识欠缺导致的失误;5、作业环境有漏洞导致的人身死亡等。
史为鉴、安全第一;血为训、警钟长鸣;每一个案例都是“血或痛”的教训,从中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高安全培训质量,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安全操作程序,切实使“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到实处,上述几个方面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安全是天,性命攸关、安全是效益、是幸福,是人的第一需求,确保人的安全是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首要条件。因此企业要把关心人、理解人、爱护尊重人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企业一定能达到、也完全能达到实现安全生产的最高目标。总之,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涉及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是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很难设想一个安全生产基础差、事故隐患多、劳动条件、作业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里职工能有高的、持久的生产积极性和高的劳动生产率,也绝不能保证企业持久安全稳定生产。让我们牢记各自的安全职责为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合谐的安全氛围为企业经济腾飞,保驾护航。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安全是电力企业的永恒主题》
文章链接:https://www.scworui.com/41260.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