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供电营业所如何开展用电稽查
电力系统抄、核、收最直接的是由供电所营销人员来完成。电力营销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反映供电所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高低,而电力营销中的关键环节则是线损值的控制。作为电力企业的“前沿阵地”,直接与用电客户打交道的基层供电营业所,他们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搞好电力营销管理和稽查是提高和完成线损指标、售电均价及供售电量的重要环节。
电力企业一直是自然垄断行业,其中输出、系统控制和配电这几个领域具有自然垄断。过去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习惯于用行政手段管理电力的生产和销售,发展靠国家,效益靠政策,管理靠行政手段。缺乏市场竞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电力企业市场地位的弱化和政府对其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其本身承担的社会义务,导致了人们对其商品属性认识的冲淡,更对其市场概念认识模糊,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电力安全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极大冲击了传统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电力企业从生产和使用的管理者转变为电力经营和客户服务者。电力的发展必须靠市场、抓质量、求效益,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像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无孔不入,他们钻了有些职工法律意识不强,利用职务之便,违反电力市场营销的有关规定。作出违法违纪事件,严重损害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这就需要我们基层供电所对用电营销稽查加大力度。由于奖惩办法的落实和日趋完善的管理制度,堵塞了一部分以往常见的接线混乱、二次连接线匹配不合理、表计封印加封不完整、老式电度表的使用等现象。但是营销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并没有真正形成,在实际工作中因台区、线路管理不到位,造成线路跳闸、接地、线损过大,常规性的措施就是对责任人实行小额度的惩罚。不伤皮毛,孳生了电力营销人员的惰性,加上农网整改后,电力资产前移,用电客户的大量增加造成基层供电所的营销人员有些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导致基层所经营停滞不前。尤其到了农排及用电高峰期,更是忧之甚忧,担心供的越多线损就越严重。针对以上的现象笔者和大家一起探讨基层电力营销稽查管理:
1、人员管理。以公司稽查队为中心,基层所1-2人配合,对所辖线路、台区内查外普、查高补漏。提高营销管理的重要性,稳定队伍,实行重奖重惩,让更多的人员向往营销岗位,而不是因工作量的增大和责任的增强而不愿从事营抄管理。同时拉开营销人员与其他岗位的工资待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举措。在提高待遇的同时,对各自的责任台区、管理线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经济指标每月考核,不采取指定性或安排性的分工,实行竞争、竞标、竞聘上岗,对照标准。由员工自行择岗,改变过去指定指标引起的内部矛盾。凡竞聘上岗的员工实行风险抵押,签订营销经营责任状。打破陈旧的用工方式,能责上、庸者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和调动员工的潜在能力,降低线损,完成指标创造效益。
2、进行防窃改造。随着用户的增加,过去对高压线损下移到户表部分,售电量统计也是每户抄上来的抄见电量,所以每户电量的波动和每块分表、进户线及计量箱的状况,都有直接影响到售电量。面对数以万计的用户,如何能保证计量装置正常计量。在加强反窃电的同时,也要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到位的防窃电改造是有效降低线损的重要措施。结合省公司防窃改造改善台区的供电质量,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对过去电网布局不合理、不规范、私拉乱接进行彻底改造,使每位台区管理员能顺畅开展抄表、服务及稽查。对每个计量箱规范编号,线路一目了然,在表箱上标明客户名称,使用户之间相互监督,减少或杜绝窃电行为。合理归并配变,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降低网损,提高自然功率因素。
3、健全日常营业工作。对用户报装和变更用电、临时用电加大管理力度,同时对换表、移表、拆表,工作单要责任到人,用户必须签字。日常营业工作业务量大,工作环节多,为了使有序而不致出现混乱和非企业组织行为,建立业务工作登记制度和工作单制度。
4、加强业务学习,具有防窃电、反窃电知识。对电表、互感器的专业知识要熟悉,在安装、运输过程中,电表及电流互感器一定要安装人员随身携带。安装后,要采用抽相法判断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及线圈好坏、封是否经过校验。日常工作时,要对用户清单多看细查,发现电量波动较大,电量超过变压器容量允许范围的为私增容量,偷逃基本电费。低谷电超过额定容量的为多抄或估抄用户低谷电,电量不因季节而出现突增突减的有窃电嫌疑等等。供电所要进行不定期夜查,对重要用户和可疑用户采取多次抄表,重点查对,每月固定抄表期后,还要不间断、不分时间进行检查,不给窃电分子可乘之机。供电所主任要在抄表员抄表结束后,对重要用户实行二次抄表,防止抄表人员估抄、漏抄及随意调整电量。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浅谈基层供电营业所如何开展用电稽查》
文章链接:https://www.scworui.com/41000.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