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火力发电厂风险评估工作的探讨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刻,从行政隶属垄断型的发电企业管理转为独立发电公司的运作管理形式,将发电企业推向了市场。这些企业在进入市场后,面临着较为激烈的竞争,面临如何控制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的问题。电力企业在逐步树立撊繁5缒苤柿浚岣咂笠稻眯б鏀 为中心的观念的同时,生产管理模式和体系也不再是一种固有模式。国华公司作为独立发电公司,依据自身特点就本公司的发展战略完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南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创建于1951年的NOSA安全评价系统在90年代也引入了风险管理的内容,国华公司在引进这一评价系统的同时,将风险管理的理念也导入了电厂的日常管理活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控制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是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深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风险管理的全面开展,对发电企业管理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得以改进,从而让发电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系统。
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将风险管理纳入公司的工作内容,结合基层安全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管理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风险:一是要评估安全生产条件的风险,查找作业中设备、环境和安全控制措施的静态和动态的不安全因素,为设备技术改造、作业安全控制和人身防护做好准备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二是要进一步摸清人员素质,特别是基层管理者和生产员工的安全素质,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工作明确内容和方向,提高员工认识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三是通过研究员工现场作业行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安全监督检查打好基础,强化现场安全监督;四是要发现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缺位”、不足及其深层次原因,为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提供方向和重点,以促进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利用风险管理整合安全和技术管理体系,使风险管理得以深入细致全面的应用。
下面分别介绍在安全技术方面风险管理的结合方式和作用。
1 风险管理在新建电厂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结合方式和促进作用
风险管理的应用将使安全管理更科学、更全面、更系统、更规范、更有针对性,从而使企业的安全基础更加牢固。
多年来,电力企业在总结事故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方法。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下形成了以行政正职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三级安全网。建立、健全了安措与反措计划、两票管理、个人防护用品规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紧急救灾预案等一系列安全保证制度。为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了春秋两季安全大检查、事故调查、定期安全活动、隐患整改、事故演练、监察违章作业等落实、检查、监督和评价体系。
采用现代风险管理后,将会进一步对固有的体系进行有效整合,传统管理系统中的合理成分不仅不会被丢弃,而且会在系统化的风险管理基础上得到继承和发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系统。
1.1 根据危险源确定预防目标和”两措”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但在落实中,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上。对隐患的查找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
风险管理则强调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
安措与反措计划是基于以往发生的重大事故教训而提出的预防计划,以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内容为重点来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应对方案。
25项反措是对电力系统已发生的重大事故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改进措施,而风险管理活动中的危险源查找很大一部分也是依据同类企业的事故教训。因此25项重大事故无一例外地将成为25项重大危险源。其中的措施也是其相对应的风险管理内容。由于对重大事故的认识是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就不能排除在这25项重大事故之外还会有更大或同样大的事故隐患存在。全面、科学、系统的危险源查找与风险评估,将会提前发现这些尚没有发现的事故隐患,并可按照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将两措计划做得更加全面彻底。同时,用风险管理技术对25项反措进行分析,可使25项反措更加贴近本单位的实际,避免以往由于机组类型不同、企业管理模式不同而产生的25项反措不能够得到具体落实的情况。
1.2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完善安全保证制度
对于两票管理、起重设施及电动工器具管理、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规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紧急救灾预案等一系列安全保证制度,经过风险评估后会发现风险与防护制度不一定对应,这将给更进一步丰富安全保证制度的内容提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依据。
经过风险评估后,也会发现有的风险仅仅靠防护不能够满足要求,如对岩棉保温靠口罩不一定起到防护作用,需要更换新型材料;对抗燃油危害的保护手段只从避免皮肤接触角度进行不一定完善。对高风险低对策的保证制度,需要根据风险评估情况采取替代、改进等处理方法,或者利用修改技术规程、修订工艺标准等措施进行风险预防。
根据风险评估对原安全保证制度一一对应进行评价,根据逐项评价结果检查保证和防护制度的有效性,查找出其中的漏洞,使安全保证制度更加系统、有效,以真正达到预防的目的。
1.3 根据风险评估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管理的关键是执行,执行的前提是建立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保证。电力安全责任制以行政正职为核心,形成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网,并对每一级的责任和目标都做出详细的规定,形成具体的安全职责。同时建立”月安全生产责任制汇报制度”,每月召开安全例会,由各单位行政正职向企业领导汇报安全生产情况,督促各级人员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使之达到”可控、在控”。
风险管理中有对风险控制的各种措施,也有对风险进行过程控制的具体活动,当然也需要有保证这些措施有效执行的责任制的落实。和安全管理责任制不同的是:
(1) 安全管理基本上是按照事故级别以区域、机构进行划分的责任制,而风险管理是按照风险评估后的风险等级以风险项目为基础划分的项目责任制为主,区域责任制为辅;
(2) 在安全管理的责任制落实上,各基层单位分别按照不同的安全目标将异常、未遂控制在班组,障碍控制在部门,事故控制在企业。这是一种以发生目标事故为责任的事后管理。
风险管理的项目责任制则根据风险值的高低进行分级管理,风险高的项目由企业一把手和安委会控制。依此类推,由部门、班组、专责员工去控制。发生危险失控后根据风险级别进行不同的处理,日常则根据风险级别以不同的周期分别用口头、书面、会议、正式报告等不同的形式向上级汇报。同样是吸烟,在泵房和在制氢站会由于对应的风险级别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关注、处理;同样是暖气泄漏,在普通厂房和在蓄电池室应当由不同级别的人群去过问。这种责任制的落实方式不仅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社会分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有责。特别是使安全管理无一遗漏,使所有危险源的管理都能落到实处,确保了各项保证制度和检查、评价、监察制度的有效实施。
2 . 风险管理在新建电厂技术管理各个方面的结合
在新建电厂的风险管理技术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要将传统的技术管理内容充分发挥和传承,同时利用风险技术进行我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检查、反思,革新。 下面逐项介绍新电厂在技术管理领域利用风险管理的整合。
2.1 运行管理上,我们往往借助于制造厂说明书、行业技术标准以及同类电厂规程完成本公司的运行规程。在实际的使用中,现场出现的往往是规程没有规定处理方法的故障,大家从事故处理的角度出发,经常抱怨规程的完整性,甚至怀疑规程的可靠性,导致规程执行过程由上到下产生忽视和抵触情绪。但没有人意识到起草规程的技术资料决定了规程对新发事件缺少应对措施。当风险管理在电厂成立之初全面展开以后,运行模式风险分析(HAZOP对系统参数偏差的分析)对工艺过程参数变化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相应的由人员调整去完成的防范措施将补充到规程的事故处理和远行调整部分,规程才将运行风险进行了完整的考虑,才能够起到事前预防事故的作用。运行模式风险分析将正确评估我们的定期切换和试验工作,从科学的角度、以系统安全为出发点制定试验的项目和周期。审视经验和习惯.
HAZOP分析过程中制定的运行检查计划将完善我们的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使检查的目的和项目更加明确,检查的时间间隔也将更科学。分析措施明确了运行人员的安全责任,将危险在萌芽状态就被发现。对参数变化后果的分析使得运行人员监盘注意的参数相对集中,对将要发生的问题心中有数,事故处理能力和应变水平大大加强。
在设备的启动、停止和系统的隔离、恢复过程中,运行人员通过填写工作安全分析单,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人为失误,有效的避免了运行人员发生误操作,也对习惯性违章起到了遏止作用。由于运行人员长期重复劳动和倒班的生活节律变化等心理、生理因素会导致安全思想麻痹,工作安全分析的提前分析起到了警示作用。人为因素的安全事件将大大减少。
2.2 应用FMEA和工作安全分析进行检修管理, 使用FMEA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查出电厂设备隐藏的问题,那么点检工作标准以及检修和备件计划就能够更加系统和严谨。通过分析为检修计划限制计划天数或者提高要求标准提供有力依据,也使得点检内容更加有的放矢。它的应用将比预期结果更降低成本,检修内容更适当,点检工作效率提高、,作重点突出。
设备故障模式风险分析(FMEA)对设备部件逐一分析,去查找容易失效的部件和失效部件导致的设备故障。这样我们在制定点检项目和点检间隔就会有的放矢,针对容易失效的部件去加强点检,重点部位加强点检频率。利用高科技的探测设备(如:用超声波对轴承、阀门泄露、真空严密、地下管道泄露、电气触头接触等进行监测,用红外成像设备探测电气设备的工作状况等等)去探测设备易失效部件,以探测易失效部件的状况为目的去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综合利用各种分析与计算技术(如利用润滑油的金属含量分析去发现轴承工作情况,用应力计算方法去判定材料寿命状态,用热力计算的数据去推断换热器的结垢、旋转机械的老化情况等等)监测设备的易故障部分。设备部件故障分析与可靠性分析有效结合、互相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的数据处理作用去准确判定设备失效周期,从而使的检修计划的编制实现预知、预控。
在设备故障分析的应用基础上,企业对设备的故障应对措施之一就是为分析得出的易损坏部件准备足够的备件。在科学分析结论的前提下准备的备件,做到资金合理利用,备件库存比较合理,发生故障能够及时到位,保证了安全生产。但它不是靠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推断,而是依据分析技术和实际反馈结合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样FMEA分析出的设备易失效部件,在检修质量验收中也是技术人员重点把关的项目。也就是我们常说得三级验收项目。
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控制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是国家电网公司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深化电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研究与试点工作要求,我们深感知识与经验的不足。因此,我们首先开展了深化的学习、研究工作。购置了数十种安全管理科学书籍,对风险控制理论和现代安全科学原理进行学习、研究;走访中国科技大学,咨询国家安全科学研究院,与安全工程教授、专家就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操作问题进行了交流座谈;搜集国家电网公司近六年来发生的1万多件事故案例,进行分类整理,分析事故类型和发生规律。
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结合基层安全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管理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风险:一是要评估安全生产条件的风险,查找作业中设备、环境和安全控制措施的静态和动态的不安全因素,为设备技术改造、作业安全控制和人身防护做好准备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二是要进一步摸清人员素质,特别是基层管理者和生产员工的安全素质,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工作,明确内容和方向,提高员工认识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三是通过研究员工现场作业行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安全监督检查打好基础,强化现场安全监督;四是要发现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缺位”、不足及其深层次原因,为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提供方向和重点,以促进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开展风险管理试点工作中,对原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工作方法必须做较大的修改,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要转变工作目标,由重点关注设备事故,兼顾人身与电网事故,转变为重点关注和控制人身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二是要转变工作内容,由着力于系统安全性整体评价、局部整改为主,转变为现场作业风险辨识与防范为重点,由注重设备健康状况和管理结果转变为关注安全生产条件、作业现场人的行为和管理过程;四是转变工作方式,由周期性查评转变为随生产和管理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并对设备、环境的改变进行跟踪。
《标准》的各部分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思路。为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延续性,我们在原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围绕“人”的因素,重视“现场”,兼顾物的因素;“人”主要是从其安全素质与能力到作业过程中的个体的行为规范化,再到现场的作业管理行为,最后到企业的总体安全管理状况以及企业的提炼。为了更好地反映重点人员在现场工作中安全控制的作用,我们在评估人员知识与技能时,把生产人员分为“作业人员”和“作业管理人员”,以便重点掌握班组长、“四种人”等的素质,搞好他们的培训、教育与管理;针对“现场”和“物”的因素,首先强调在五个层次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分别是:本质安全、固定隔离或屏蔽、临时隔离或屏蔽、后备防护或个体防护、警示与提示“固定或临时)。在设置安全生产条件时,尽量采用前面的层次,尽可能采取上一级的安全措施,以在逐步提高安全生产的本质化水平;其次,注重“人”的因素和“物”的有机结合,抓住“人”的风险辨识过程与和控制措施在作业中的应用,配合公司评估试点编制的《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就是建立在“人”和“物”融合的基础上,以大量的事故案例来教育员工,以生产骨干的经验得失来培训员工,以典型的措施来提高安全生产条件。
P78
关于风险评估试点工作
(一) 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各级人员的风险意识
保证员工风险意识提高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员工风险意识的培训。因此,我们以培训为先导重点开展工作:
一是广泛开展事故案例教育。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风险的认识,我们认为有效地的切入点是通过学习已发生的事故案例,以事故教训教育员工。为此我公司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人身安全事故120余例,下发各基层单位作为学习材料,提出事故案例学习要求。各基层单位制定学习计划和分析要求,针对每个案例提出学习要求发给生产工区和班组,要求结合每周班组安全活动日学习、讨论,要求员工写出不少于100字的案例分析、教训和专业控制措施笔记,收集优秀的分析笔记互相交流。截至目前,班组至少学习了一遍相关专业案例,受教育人数达到10万人次以上,公司系统收集优秀学习笔记近1000篇。案例教育培训方式受到一线生产员工的广泛接受和欢迎。
二是大力开展风险辨识培训。为有效地将风险控制措施在作业过程中有有效的落实,必须提高员工对风险辨识工作的理解,为此我公司先后举办了四次大型的风险评估培训班。各市公司分别在工区、专业、班组多层面同步开展相应的培训、讨论,结合案例学习《风险辨识手册》,深入分析本专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各类事故致因因素,结合现场作业开展风险因素的分析,应用《风险辨识手册》以及案例教育的成果开展作业现场的辨识与预控工作,特别是针对作业现场的个性化隐患分析与控制。基本形成了分级培训、结合工作开展风险辨识讨论控制措施、作业中应用控制措施的机制。
三是开展风险控制能力培训。为有效的控制和消除作业活动中安全风险,我们认为应加强员工对风险控制措施理解和掌握,主动应用于作业活动中。为此我们加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培训,我公司于7月举办的工作许可人安全竞赛中,分为规程制度笔试、新型设备操作票拟写、操作模拟与安全措施设置和工作许可四个单元,全面评估工作许可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作业过程的规范程度,提高了工作许可人对于工作安全风险的认识和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的能力。我们还举办了公司安全监督资质培训班,对市县两级安全监督队伍进一步阐述风险评估工作的内容、意义和主要工作思路,强化县公司农电管理中的风险意识,提高现场工作辨识危害因素的主动性和能力,扩大风险意识的教育面。
P86
(1)员工建立了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形成了一定的风险意识,认识到作业活动中风险是随时存在的,作业行为的不正确、规范,管理的不到位都可能触发风险发展为事故,对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予以重视和接受,“三违”现象有所降低,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得到提高。
(2)员工的风险辨识、防范能力得到提高。《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系统地揭示了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防范风险的措施,使员工对作业行为、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可能导致的风险有了全面的认识,受到普遍的欢迎和接受。《手册》和案例相结合的学习,更是加深了员工对工作中危害和防范风险的认识。通过开展作业活动风险管理工作,采用作业前针对性的《手册》学习,有效地促进员工掌握防范风险的方法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逐步养成自我辨识、防范风险的习惯。比如,线路运行人员过去的安装接地线时懒于带绝缘现象已经绝迹,作业人员上杆工作挂个人保安线成为第一道程序。同时,作业活动风险管理工作使员工掌握并运用了风险分析方法,能够系统地、深入的辨识出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认识到不当作业行动的危害,作业行为得以规范。
(3)通过建立《隐患统计库》的方式对存在隐患进行动态管理,并应用到作业活动中进行控制,做到了对影响作业活动的危险因素的及时掌控,为实现作业安全提供了保障。
(4)应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制作检查表进行作业活动安全监督,使安全监督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标准而系统,能够准确地发现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安全监督人员自身水平的提高。
(5)根据对作业过程的检查结果,进行了初步评估和量化,根据得分率,反映出各工区作业活动的风险程度,为开展差别化安全监督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6)通过安全风险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初步了解了企业安全状况和存在的短板,为设备技术改造和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提供了方向和商品部位。通过对隐患的风险程度评价和有重点的控制,甚至从根本上消除了风险根源,降低了企业安全风险。
三、开展风险评估研究与试点工作的体会
(一)开展风险评估研究与试点工作的几点体会
1、开展风险评估必须具有针对性。安全科学理论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只有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点、难度相结合,并为一线员工所掌握,才能够发挥作用,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取得实效。我们在编制评估标准和辨识手册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采纳一线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意见、建议,吸收已有事故案例提供的宝贵经验教训,着重作业现场和过程管理,与作业方式、事故类型等实际情况相结合,具体实施时伺候倾听不同的声音,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2、开展风险评估必须注重简便性。复杂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一线员工的过高要求,不但不会有助于安全工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把设备自身健康交由生产部门去完成,安监部门集中精力做好人身安全防范;始终强调评估工作是管理者特别是安监队的职责,一线员工主要义务是接受培训,提高能力,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保障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在具体的评估方法只要求一线查评,静态的评估对象延长复评周期,即时评估与日常工作尽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受到了员工的欢迎和认同。
3、开展风险评估必须是把功夫下到管理上。必须建立管理因素是风险的根源,安全隐患都能够通过加强管理得到控制的理念。在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时,要考虑对难以整改和无力整改的隐患进行管理控制,防范隐患在作业过程中构成风险、酿成事故,还要从机制上和管理行为上,防止隐患的再次发生。在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隐患时,要考虑到对人的教育、培训,还要考虑从制度和机制上约束人的行为,考虑用先进的文化来影响员工。
4、开展风险评估必须继承并整合安全管理的常规做法。风险评估是在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预控基础上的拓展、改进、整合,不是新鲜事物;决不能“另起炉灶”。我公司在开展试点工作前,除完成一轮全面的安全性评价外,又开展了动态的评价工作,在危险点分析预控、现场工作安全控制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在辨识危险、评价危害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新的风险评估工作中,较好的继承与整合原来的常规工作,这是我们能够较快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5、开展风险评估必须齐抓共管、符合标准。风险评估标准只有作为安全工作的标准体系之一得到贯彻,才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评估和检查是手段,不是目的,发现的安全隐患需要事故或控制,才能逐步达到标准目标。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上评下辨、监评保贯”的思路,即上级“主要是各级监督体系”对下级组织评估、监督整改,生产员工接受风险辨识的培训教育并在生产过程中应用,保证体系负责根据风险评估标准完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工作的组织管理,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6、开展风险评估必须重视对员工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培训教育。控制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行为的防范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我们坚决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培训为导”的指导意见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采取多方式、多层次逐步推进。在利用《风险辨识手册》进行培训的同时,抓紧培题库建设,全方位地展开考试考核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水平。
7、开展风险评估必须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要适应安全生产发展和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主动接受安全生产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我们在工作中认识到本质安全是最大的安全效益,是防范事故最坚强的屏障;风险管理是统畴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员工素质能力、全面把握安全局面、改进安全风险控制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是现代电网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和正确选择。
(二)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1、评估标准还不够完善,部分项目特别是人员素质和安全文化等内容的评估依据还不够不充分;主观的评价方法经实践验证不易接受,具体评估的方式方法还待于探索,评估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辨识手册》受作业对象、作业方法、作业过程、作业项目和掌握事故案例的限制,操作中还需进一步细化。
2、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短时间内员工风险意识和安全素质提高的程度还不明显。而且受培训效果的限制,部分人员辨识危害、控制风险的习惯和能力还存在差距。如何引导员工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风险辨识方法地,主动辨识作业活动中风险因素,自发采取控制措施,除需要利用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培训与辨识工作以外,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激励和保证机制,促进学习和提高。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新建火力发电厂风险评估工作的探讨》
文章链接:https://www.scworui.com/40269.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