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员工心理危险点的预控
为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生产企业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并针对作业现场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场所、设备、工器具等)进行了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因此从理论上讲,安全事故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实际上事故却屡禁不止。这主要是由于生产管理者只关注客观危险点(场所、设备等)的预控,而忽视了主观危险点(人的心理)的预控。电力安全生产的各种工作都需要人去执行,若员工存在着不良心理现象,将成为最大的危险点,使其行为直接或间接地演变为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事故案例的记录表明,绝大部分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良心理因素所致。电力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现状、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重视从人的心理学角度去分析、捕捉危险点。
1 疲劳心理预控—实施心理疏导
人体组织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叫疲劳。
员工疲劳心理表现为:精神恍惚,工作失误。医学研究表明,疲劳会使人的神经活动机能减退,接地故障时,人体若接触到设备外壳,虽然设备外壳已接地,人体仍有部分电流流过,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与TT系统发生一相接地时情况相似)。考虑到长期运行后设备接地电阻阻值可能增大,设备外壳对地电压也会变大,相应地流经人体的电流也会增大。万一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保护接地线(PE)断开,此时人体接触的是相电压,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所以这种型式并不能完全保护人身安全。
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电力员工带着疲劳心理从事危险性大的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如某电业局外线工叶某在某35 kV线路停电作业时,由于疲劳登杆,精神状态欠佳,不慎失手,使三角紧线器(4 kg)从7 m 高的架构上掉落,砸伤了同杆下方清理器材的同事。产生疲劳心理的原因有2 种:一是生活无规律,身体疲劳。如业余时间通宵达旦上网打游戏或打牌,饮食、休息不正常,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等。二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心理疲劳。如同事间人际关系紧张、事业受挫折或情感危机等,使人身心疲惫。
做好疲劳心理的预控,要从关心爱护员工生命的角度出发,严禁疲劳作业。生产管理者首先要深入生产班组与员工接触,做到相互理解和信任,逐步调适员工心理状态,了解产生疲劳心理的症结,循循善诱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员工树立健康生活、健康工作的正确观念,让员工舒展心情,缓解心理疲劳现象;其次要在工闲期间,组织员工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调适身体,改善工作时的精神状态。
2 厌烦心理预控—以人为本管理
人的情绪受到影响,对工作失去兴趣,兴奋程度降低的现象叫厌烦。
员工厌烦心理表现为:消极对待,转化事故。如某变电站值班员,因厌烦本职工作,对设备日常巡视、维护不到位,使主变压器漏油故障隐患未能及时被发现和控制,结果造成主变烧坏的严重设备事故。产生厌烦心理的原因有2 种:一是员工对工作缺乏新鲜感,消极懒惰。如偏远变电站的值班员,因人际交往少,内心寂寞,长期重复单调的变电工作而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热情,敷衍了事。二是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受限。如一些大学毕业生在生产班组工作多年,仍是一般工人待遇,因不能实现个人价值而产生厌烦心理。如某220 kV变电站的一名本科生,在副值岗位工作11年,虽然工作能力和水平已完全可以胜任正值、值长或站长,但由于没有空位,一直没机会晋级。
做好厌烦心理的预控,要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关心和尊重员工。首先要实施人文关怀,即领导要缩小与员工间的心理距离,经常深入班组与员工交流思想,了解其所需所想,并结合生产实际,尊重员工的个人兴趣和志向,合理调整岗位或交换工作环境,增强新鲜感;其次要实施“阳光工程”,对生产员工实施倾斜政策,合理调整工资待遇和劳保福利,生活上多关心、体贴一线员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第三要为员工创建事业发展的平台,即鼓励生产员工参加技术职称考试、技能等级鉴定和技术能手、劳模或“专家”的评聘活动,并将所取得的资格直接与职务晋升或待遇提高挂钩,激励他们为之奋斗,点燃工作热情。
3 浮躁心理预控—矫正价值取向
人的情绪轻浮急噪,内心焦躁不安的现象叫浮躁。员工浮躁心理表现为:行为随便,过者为灾。存有浮躁心理的员工,不安心本职工作,片面追求荣誉、地位和待遇而缺乏踏实工作的耐性,“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某变电检修工(大学生)得知某同事被提拔重用后,内心焦急而心绪不宁,在一次断路器检修时,工作行为随便、不细致,检修后未经验收合格即投运,造成设备事故。产生浮躁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员工个人价值取向产生偏差,追求私欲,与人攀比地位和待遇,导致心理不平衡。做好浮躁心理的预控,要矫正员工的价值取向,调适心理状态。首先是思想价值观导向,即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个人前途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其次是行为价值观导向,结合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员工安全工作行为;第三是建立岗位竞争机制,即企业内部实行公开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使员工磨掉浮躁,自觉控制心理状态。
4 麻痹心理预控—安全常规教育
因人的神经系统而引起的知觉能力降低的现象叫麻痹。
员工麻痹心理表现为:丧失警觉,事故袭击。麻痹心理者,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持无所谓的态度,不当回事,在工作中凭习惯、经验想当然地进行作业,直到事故发生才后悔莫及。如某变电站1号主变停电检修,已断开三侧断路器后,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到1 号主变10 kV 开关室操作隔离开关,由于事先未检查10 kV 断路器是否确已断开,结果造成带负荷拉闸、人员严重烧伤事故。
产生麻痹心理的主要原因有2 种:一是思想放松警惕。某些员工认为自己从事电力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从未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不重视“安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不知道违章界定,思想麻痹。二是安全意识淡薄。某些员工将必要的安全知识、工作规程、规章制度的培训教育等视为老生常谈,不予重视。
做好麻痹心理的预控,要强化安全常规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警惕性。首先要加强安全责任教育,运用“例证法”说明电力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培养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高度责任感;其次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主要包括安全技术、安全知识、安全管理制度等的教育,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文化力潜移默化影响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三是要加强安全警示教育,运用“安全警示教育片”和“安全通报”宣传资料等,培养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等。
5 糊涂心理预控—明确作业关系
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的现象叫糊涂。员工糊涂心理表现为:盲目操作,造成事故。
员工在工作中的糊涂,主要是对工作的任务关系不清楚。如某变电站值班员,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本站设备不熟悉,在一次主变由检修转运行的操作任务中,因监护不到位,造成了主变带接地线合高压侧开关的误操作事故。产生糊涂心理的原因有2 种:一是工作不思进取,混日子。某些员工平时不认真学习工作规程,不熟悉设备,持“混一混”的态度,具体工作时,不知道什么是违章,思维混乱、操作失误。二是疲劳心理的升级。某些员工的疲劳心理因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发展为糊涂心理,现场作业时,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忽视客观存在的危险点,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
做好糊涂心理的预控,生产管理者要对工作班成员明确与作业相关的知识、信息和责任。一是对班组成员明确与作业相关的知识。采取现场问答与解答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必须掌握的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和工作规程等。二是对工作班成员明确交待系统运行方式、设备运行状态和工作任务,明确交待现场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以及客观存在的危险点,并确保所有作业人员均已知晓并签字确认。三是明确安全责任。开工前要重申工作班成员的岗位职责,使他们知道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
6 侥幸心理预控—安全事故教育
由于偶然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了灾害叫侥幸。
员工侥幸心理表现为:习惯违章,自演悲剧。某些员工在工作中投机取巧、碰运气,持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心态,想当然地认为事故未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若一次违章不出事,再次便故技重施,甚至师徒相传,成为恶习。如某外线工在撤除水泥电线杆上的10 kV 旧导线时,事先未检查电线杆的根基情况,也未按规程加装临时拉线,结果由于登杆剪断导线后产生了较大的不平衡张力,发生杆倒人亡的事故。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有2 种:一是习惯违章成自然。如上例中该外线工以前同样的操作从未发生过倒杆,就沿用旧的习惯做法,未考虑杆基不牢固、线路跨度大等的新问题,结果酿成事故。二是急于求成而违章。如某变电站值班员接到操作命令后,因快到吃饭时间,为了求简、求快,竟无票操作,结果造成误操作事故。
做好侥幸心理的预控,要实施安全事故教育,警示侥幸心理者遵章守纪。一是再现痛苦历史。引用历史上人为造成的伤亡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并通过录像资料再现事故的情景,让员工清楚地看到当事者个人的痛苦(死亡、肢残,痛不欲生等)和家庭的痛苦(一人遭难,全家遭殃),警示员工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保证安全,而不是靠侥幸和运气。二是聘请原事故当事者家属痛说历史悲剧。如某电业局在2007 年的“安全生产年”活动中,请原事故当事者家属亲临员工会场,含泪讲述自家的历史悲剧和思念亲人的痛苦体会。安全事故案例教育,触动了员工的心灵,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遵章守纪才能确保安全。
7 紧张心理预控—改革管理方法
人的脑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丧失平衡,从而出现难以控制的心理现象叫紧张。
员工紧张心理表现为:处事慌乱,操作失误。某些电气运行人员在处理紧急事故时,心理紧张、手忙脚乱,因指挥不当或操作失误而造成事故扩大。
产生紧张心理的原因有3种:一是员工技术素质低。如工作生疏,缺乏经验,对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心里没底而引起心理紧张。二是“违章受罚”的阴影干扰。如某变电站值班员,因习惯性违章曾被严重处罚的阴影难以消除,每当遇到电气操作时,心里就特别紧张恐惧,心跳加快,动作能力降低。三是心理压力大。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处罚机制下,员工最担心被开除工职,面对紧急事故时难免产生紧张心理。
做好紧张心理的预控,就是要改革管理方法。一是要实施岗位培训目标管理。生产管理人员要根据工作班成员的岗位要求,分别制定各阶段的岗位培训目标,强化培训,严格进行达标考试。激励员工岗位成才,只有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遇事才能沉着、应付自如。二是要做好思想疏导。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员工,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克服紧张心理障碍,遵章守纪、胆大心细地做好工作。三是要从严要求、从轻处罚。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员工成长的平台,只有制度的约束,才能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但对犯错误的员工,视情节轻重,只要不是蓄意破坏安全生产者,应结合有关条款,酌情处罚。
8 依赖心理预控—鼓励独立自主
做事依靠别人而不能独立自主的现象叫依赖。
员工依赖心理表现为:放弃主宰,遭遇不幸。在作业现场,有的员工完全依靠他人的支配做事,不能独立操作,自我防范能力较低。如某电业局城关供电站准备投运已停运2 年的10 kV 煤矿支线。在检修该线路1号电线杆缺陷时,工人王某没有主见,听从站长“线路在停运期无电、无需办工作票”的指示,未验电和挂接地线,就盲目登杆作业,结果因该线路与其他交叉线路间存在串电现象而不幸触电身亡。产生依赖心理的主要原因有2 种:一是教育不当引起的心理依赖,不愿意独立思考,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如有的青年员工,思想上存在着“安全生产靠领导、安全措施靠师傅、操作过程有监护,何必自己去操心”的观念,在工作中过分依赖他人,缺乏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自卑衍生出来的心理依赖。如有的青年员工知识贫乏、工作能力不强,自卑心理较严重,认为自己不如他人,也不努力学习提高,在日常工作中,不自觉地就把自己放在配角的位置上。
做好依赖心理的预控,生产管理者要鼓励员工独立自主。一是要鼓励树立正确观念。要求员工在工作中独立思考,树立“师傅、领导是可尊敬的,但真理更可贵”的正确观念,由被动的“要我安全”变为主动的“我要安全”。如在现场操作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发令人报告。二是要鼓励增强安全责任心。要求员工在进行每一项操作时,都要做到一想、二看、三复诵、四核对、五操作,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消除操作人过分依赖监护人的心理。三是鼓励培养自信心。要求员工加强自我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体验独立填写工作票或操作票、独立制定安全措施的过程,逐步弱化工作依赖心理,增强独立工作的自信心。
9 错觉心理预控—双向沟通信息
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现象叫错觉。
员工错觉心理表现为:判断失真,误入歧途。如某电业局外线检修工,因监护人不到位,登杆前看错识别标记和名称,误登带电线路电杆,触电死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神经受到外来干扰(声音、色彩和事物假象等)而造成感官分析错误是产生不同错觉心理的主要原因。(1) 视错觉。由于经验参与而发生视觉错误。如某变电站调试 220 kV少油断路器,检修工胡某爬上看似良好的漆包铁管脚手架时,由于铁管实已部分腐烂,强度不够而发生断裂,造成人员受伤。(2) 听错觉。如某农电工给用户接电源时,请用户看住已拉开的总刀闸开关,自己到远处安装设备。在施工中途发现缺瓷插保险,就让用户拿“瓷插”,结果用户误听为去“合闸”,就随手合上刀闸,造成农电工触电事故。(3) 知错觉。如某35 kV 变电站一馈线断路器曾因机构故障造成一相断相运行,运行人员用验电器检查后发现该线路侧三相均有电(实际故障相电流为感应电压所致),从而误断定断路器“没问题”。(4) 动错觉。如某变电站在执行倒闸操作时,因监护人不到位,操作人走错间隔,强行操作,造成带负荷拉闸的事故。
做好错觉心理的预控就是要双向沟通信息。一是客观信息双向沟通。作业现场设施或电气故障时,操作人和监护人不要被事故表象所迷惑,要仔细考察客观实际情况(即作业前的现场勘察),认真分析原因,双方达成共识后,制定好安全措施,方可进行现场作业。二是主观信息双向沟通。为预防电气作业人员的听错觉,在接受调度命令或操作时,应逐字逐句复诵,若有疑问必须双方应答清楚,做到双方听证无误。三是操作行为信息双向沟通。在电气操作时,为预防动错觉,操作人在前,监护人在后,朝着目标方向,准确到达作业现场,核对设备名称及双重编号,相互监督,严格按票面顺序,每操作完一项在票上记“√”,并做到双方核对无误。
10 逞能心理预控—安全管理到位
显示自己能力强、能干叫逞能。
员工逞能心理表现为:工作错位,顾此失彼。据调查可知,许多变电站值班员(监护人和操作人),存在工作错位现象,忽视自身职责和安全责任,去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如在电气倒闸操作过程中,当女操作员操作隔离开关有困难时,只要领导不在现场,监护人往往忽视必要的允许条件,放弃监护职责,帮忙操作。产生逞能心理的主要原因有2 种:一是个人英雄主义,表现欲强。如为在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强,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二是安全意识淡薄。如现场作业时,常有人不遵守“安规”和规章制度,“走捷径、找窍门”,有意漏项或跳项操作,简化工作程序。
做好逞能心理的预控,需要安全管理到位。一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安规”中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制定本单位的考核细则,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开展“反违章”活动。平时多检查、纠正违章行为,开展“百次操作无差错有奖竞赛”等活动,激励员工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三是安全文化管理。将安全管理制度和生产行为规范等文化内容,宣贯到各生产班组,使员工明确不该做什么;将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工作联系自身、家庭、企业、社会的实际,使员工明确应该做什么。安全文化管理要深入员工心灵,唤起他们主动要安全的思想意识,使员工内在心理与外在行为统一,才能治本、持久、深远。
11 逆反心理预控—启迪思想认识
无视行为规范或管理制度、我行我素的心理状态叫逆反。
员工逆反心理表现为:明知故犯,后悔莫及。某些员工自持有工作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为图方便简化作业程序、违章作业,从而造成事故。如某变电站停电检修时,不执行工作票、负荷侧不挂接地线、无监护单人操作,明知违章仍继续作业,结果因某用户备用应急发电机自发电反送系统,使工作人员触电死亡。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2种:一是不适应规范化安全管理。如有的员工因文化素质较低,工作票、操作票填写不合格,工作时不习惯格式化步骤,仍凭过去的经验进行操作;对领导的批评不服气,认为是小题大作、故意找差。因此,思想上对标准化作业程序消极对待,行为上不遵章守纪、图快图简。二是心理负荷重。在安全生产的重压下,各种文件规章、会议、培训考试、工作监督、纪录、报表、检查、考核、领导批评、处罚等都较多,过多的控制措施使生产班组负荷过重,员工大脑处于饱和状态,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做好逆反心理的预控,需要启迪员工的思想认识。一是从规程要求的逆向提问。如提出“未经‘三核对’就盲目操作,会出现什么后果呢?”等类似问题,启迪员工正确认识标准化作业程序的重要性。二是改革安全管理方法。如在现场作业时,安全生产管理者将要求员工应该做什么变为要求员工不应该做什么,给员工留有回旋余地,启迪员工正确思考怎样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三是“亲情化”沟通。领导对员工要尊重、关心、理解,工作中要少些指责批评、多些指导鼓励,改变那种居高临下的教训方式,放下官架子,真诚与员工沟通思想认识,营造温馨、和谐的安全工作氛围。
12 冒险心理预控—建立约束机制
不顾危险地进行某种活动的现象叫冒险。
员工冒险心理表现为:违章蛮干,终生遗憾。如某变电站值班员在一次电气倒闸操作中发生疑问时,不是立即停止操作、弄清问题,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蛮干,擅自使用解锁钥匙冒险操作,结果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产生冒险心理的主要原因有2种:一是心理固执。如有的员工在工作中,一旦拿定主意,不考虑自己的意愿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就一意孤行,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冒险实施。二是虚荣心驱使。如有的员工本来操作技能不熟练,但为了不使自己在他人面前“露怯”,硬充大胆,做出一些非理智的行为。
做好冒险心理的预控,需要建立约束机制。一是情感关系约束。即每次现场作业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可用一个不可拒绝的理由说服员工,如家人等待着你平安回家团聚,在工作中千万不可违章冒险作业。二是班组成员间相互教育培训。如工作班成员每月轮流担任班组安全培训员,使他们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教育自己,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提高班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三是规章制度约束。在现场作业时,工作班负责人及成员均要坚持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制度、工作转移制度和工作终结制度,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四是加强现场监护,严格管理。
在电力生产中,为保安全,不但要重视客观上的危险点预控,更要重视员工心理上的危险点预控,否则治标不治本。正常人都有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欲望,都珍爱自己的生命,谁也不愿故意出事故使自己和他人受到伤害。因此,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保护员工的生命、关心员工的健康,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健全预警机制,通过家庭、企业、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员工的心理疾病,使员工能保持健康快乐工作、生活的良好心理状态,是构建和谐电力和杜绝安全事故的根本保证。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电力生产员工心理危险点的预控》
文章链接:https://www.scworui.com/40086.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