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安全态度及其强化
〔摘 要〕 分析了电力生产安全态度的定义及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心理学态度改变的理论和模式,论述了电力生产安全态度强化的手段。指出把握和运用其中的规律,采取恰当的手段,则能有效、科学地去改变(强化)人对安全的态度,以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
〔关键词〕 电力生产;安全;态度;强化
从业人员在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不仅会对安全产生认知,也会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态度,从而决定其后续行为,影响如何对待安全问题,也左右如何去行动和取得安全生产的效果。因此,为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探讨安全态度及其强化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1 电力生产安全态度的定义及特征
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电力生产安全态度是指从业人员,包括电厂检修、运行和管理等全体人员对电力生产这个特定对象在安全方面具有价值判断和感情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对安全生产意义或重要性进行估量(或评价)后所产生的某种看法、体验或意向。在心理学的各个流派中,均肯定感情倾向是态度的基本特征。
2 态度改变的理论和模式
态度的改变有质变和量变两种。一般而言,对电力生产安全的态度是肯定的,如何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即强化安全生产的态度,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次世界大战后,霍夫兰和贾尼斯在耶鲁大学作了关于沟通和态度改变的研究,提出劝说情景模式下引起态度改变的过程及其所涉及的主要因素和有关变量。通过分析态度改变的理论和模式,能够把握和运用其中的规律,进而采取恰当的手段更为有效、科学地去改变人的态度,以达到强化电力安全生产的目的。
霍夫兰认为,任何态度的改变都是在人原有态度与外部存在的看法(或态度)发生差异、产生压力时引起的内心的冲突。劝说情景下态度改变的过程有4个关联部分。
2.1 外部刺激
外部刺激涉及3类因素:传达者、沟通本身和情景。传达者也称信息源,即持有不同见解并力图使别人接受这种见解以改变态度的人或群体,其本身包括一些变量,如可信性、喜爱性等;沟通本身指传达者的信息内容及传达方式的合理性,包含有许多变量,如信息源和目标靶原立场观点的差异程度,是否唤起恐惧,一面性或两面性论述和新颖性等;情景即对沟通和参与活动者有附带影响的周围环境,如有无强化作用、预先警告和分心等。
2.2 目标靶
传达者要通过说服使其接受沟通信息并企望其改变态度的对象。由于人具有反作用于信息的能动性,因此有许多因素或变量影响信息的接受。这些因素包含原有态度的信奉程度、有无防御心理以及人格中的种种变量,如自尊心、智力等。
2.3 中介过程
目标靶在外部劝说刺激和内部因素交互作用下态度变化过程的心理机制,包括信息学习、感情迁移、相符机制和反驳。
2.4 结果
或者接受沟通信息态度改变,或者抵制、贬损、曲解信息,坚持原有态度。
以上4个关联部分的作用模式为:在外部刺激作用下,目标靶在中介过程中,最终导致态度的改变或不变。
3 电力生产安全态度的强化
“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是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一个重要要求。电力生产安全是每一个从业人员的责任,强调全员性,其态度必须高度重视。为此从态度改变的理论和模式论述电力生产安全态度强化的手段。
3.1 信息源(即传达者)
传达者可以理解为电厂管理者和安全生产直接负责部门。研究表明,不仅其劝说的内容,而且其本身许多条件均会对成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3.1.1 可信性
被人们所信赖的程度,包括专长性和可靠性,对劝说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担当传达者角色的人最好是在安全生产领域中的专家,或至少是某方面的专家,利用所谓“威信转移”以达到态度改变(强化安全)的目的。此外,传达者须注意,信息本身的内容必须权威,如原国家电力公司“二十五项反措重点要求”等,它是影响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3.1.2 喜爱性
传达者是否受人喜欢对于能否引起目标靶态度的改变很有关系。因而对传达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如强调个人能力、应首先尊重和喜爱别人、恰当交替运用批评和表扬、熟悉和互补等。此外,必须注意到相似性的影响,如果他们之间有更多的相似点,信息则更易被接受,因而可适当推荐生产一线的人员到传达者的岗位。
3.2 沟通
沟通即工作的方式方法,其中研究得比较多的有4个方面。
3.2.1 差异
传达者发出的态度信息和原有态度在程度上的差别。研究表明,由于中等差异引起的态度变化最大,所以,首先必须摸清企业原安全态度的状况和水平,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如可信任)适当控制目标,逐步达到对安全生产较高重视的态度转变。
3.2.2 恐惧唤起
说明不重视安全可能导致的结果,如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对个人产生深远影响。但恐惧唤起具有“回返效应”,也可能回到原先不在乎的态度,它与问题的性质和卷入其中的水平有关。研究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恐惧唤起”可提高劝说的功效,但太强的恐惧也可能使说服的效果适得其反,当然,这还取决于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如运行人员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反而容易出错对工作不利。因此,一般可采用中等强度的恐惧,同时考虑其他的方式。
3.2.3 两面性论述
当观点一致或对问题不熟悉时,单面论证的效果更好,如面对新上岗(入厂)的人员;如果观点不一致,面对的问题又不熟悉,教育基础较好,两面性论述的效果远大于单面论证,这样可以减少对抗和防卫心理。因而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尽量采用正反两种观点来强调安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3.2.4 新颖与重复
增加熟悉性可提高对安全的吸引力和好感,利用所谓“累加效应”,同时注意内容的新颖。所以,安全要天天讲。
3.3 目标靶
目标靶如前所述,应是电力生产从业的全体。
人是具有能动性的复杂系统,任何外部的影响都要通过目标靶自身的因素起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3.1 信奉或承诺
一个人对某事已持有的信念与态度,若承担了义务就成为难以放弃立场的全部力量。信奉的强度受制于2种因素:公开表态和在上述基础上采取了行动。因此,在安全生产中要求责任人公开的承诺,确实是一个有效改变安全观念的手段。
3.3.2 预防注射
已形成的关于安全的态度若从未接触过相反的意见,就易于改变,因而应有更多的论点支持,或通过相反观点的争论去增强。如某电厂在实施“二十五项反措重点要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对策研讨时,一致认为拓展了有关人员的视野,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对恶性事故防范的技术水平。
3.3.3 人格因素
人格的因素包括自尊、智力和性别差异等。自尊是估定自己价值大小的表现,无论高自尊还是低自尊的人,在强调安全态度的同时,传达者(管理者)都应以人为本。
3.4 环境与情景
轻松的环境或有意创设的一种气氛能带给人以欢愉或快感,往往会使说服信息增加影响力。因此恰当的宣传方式,可以给安全教育带来意外的收获,但目前安全教育方面的形式还有待改善。
4 结束语
由于电力生产的特殊性,必须高度强调电力生产安全的态度,通过分析态度改变的理论和模式,把握其中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手段,就能有效、科学地去改变(强化)人对安全的态度,以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电力生产安全态度及其强化》
文章链接:https://www.scworui.com/39549.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