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要克服认识上的误区
很多事例表明:正是由于过于固守既往安全工作的套路与思维,才使安全隐患未能在萌芽阶段被及时发现;正是由于人们存在诸多安全生产认识上的误区,而最终引发悔之不及的安全事故。
安全生产,我们一定要克服安全生产认识上的几种误区:
一、形善实不善。很多员工在工作时,即使看到同事违章,也不上前予以纠正,美其名曰“与人为善,得罪人干什么!”纠正违章、维护安全是企业每个人的责任,需要员工之间的相互检查。实际工作中,员工看到违章现象时,心里或许会想到违章不对,但真要上前予以纠正,就会担心伤了别人面子,“给人下不来台”,伤了同事感情,或者被人认为“多管闲事”、“少见多怪”,最终因为碍于情面而打消了自己的纠正意愿。久而久之,对企业中的违章现象就熟视无睹,甚至出现集体违章现象。在安全管理上,管理者也会更多地考虑员工的感受,员工的处境或对员工的影响,过多地强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却很少做到“绳之以法”。于是违章——进而导致事故,就在这样“友善”的保护下发生了。
二、依赖经验,过于自信。为了最大可能地保障安全,生产规章中就需要有一定的冗余措施,有些员工就觉得这些必要的冗余“碍事”,纯粹是多余。而偶尔的“省事”、“来不及了”、或者“走捷径”后没有发生事故,就会形成经验。而且,人们因为推崇经验,而重视看得见的危险,轻视看不见的危险,认为自己不会“运气那么差”,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在生产中,人们有时会过于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运气、相信自己的能力,“艺高人胆大”,不恰当地认为自己能够控制眼前发生的事情,而恰恰就在这一念之差,事故就可能涌现出来。
三、不当的勤俭节约。“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有些员工的劳保服已经有了破洞,或者时间太长磨损得不能起防护作用了,觉得扔了可惜,还可以穿几天;安全帽只要没破,就可以继续戴几次,从而忽视了防护用品的预防作用。对于工作中使用的工具或设备,即使知道有隐患,只要还能转,就要继续多做一点贡献。木桶原理说明,决定企业生产安全的不是那些长板,而是短板,而不恰当的勤俭节约的直接后果就是制造了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一块又一块的短板。
四、“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在我们的教育中,一直强调集体的财产、集体的目标、集体的荣誉高于一切,而“安全第一”有时只是一句口号。在生产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提出一些诸如“争创新纪录,大干一百天”等类似口号,为了产量评比,目标节节攀升;为了实现目标,争创先进,在安全与产量的权衡中,安全的天平最终偏向产量、利益一边,人们为了利益而冒进,为了利益而走捷径。
五、“不怕苦,不怕死”。在艰、难、险、重的任务中,员工加班加点,有时彻夜突击工作。这种经历成为员工引以自豪的资本,企业也会相应地给予各种奖励和鼓励。但连续作业违背了人的生理规律与人的承受能力,往往也成为引发事故的原因。
从以上可以看出,因为这些传统观念的存在,人们可能会忽视安全规则的要求,忽视安全第一的要求,做出不安全的行为或产生不安全的条件。当然,事故的发生还有其他原因,但以上这些原因却是隐蔽的,而且往往是因为传统习惯而看不到它的危害,留下更多的隐患。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安全生产要克服认识上的误区》
文章链接:https://www.scworui.com/38881.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