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现场基本安全知识
一、作业现场基本安全知识
1.作业现场危险因素的识别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设备、物料)的不安全状态的环境的缺陷共同作业导致的。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会伴随各种危险状态发生,如果不能识别现场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就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也就是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培养作业现场危险因素的识别能力,这样就能远离“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真正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1) 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和警告;
作业者不采取安全措施;
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加油、修理、焊接、清扫;
破坏、移动防护装置导致失效;
作业中造成危险状态,形成设备、物料的能量积累;
使用保护用具缺陷;
设备物料不安全放置;
冒险进危险场所;
其他不安全行为(用手代替工具、聊天,打瞌睡、不必要的奔跑、恶作剧等)
2) 常见物的不安全状态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本身缺陷;
防护设施、安全装置的缺陷;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缺陷;
作业环境缺陷;
工作场所没有安全通道;
现场物料堆放混乱;
照明不当;
通风效果差;
嗓声;
风、雨、雷等自然灾害等。
2.作业环境管理
由于生产过程的动态性,各种物料、设备随各订单进度的产品变化,所以掌握一些现场作业环境管理与维护方法,对于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防止事故的发生时非常必要的。6S管理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现场管理方法,5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其提倡管理从基础工作抓起,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活动,可以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对于防止事故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整理:就是区分多余物和必需品,并且将多余物品去掉,将必需品留下,从而使作业场地变得宽裕,避免了现场的凌乱情况。
整顿:就是把需要使用的物品有条理地安放和处理,使作业人员、设备和物料结合协调,作业者更容易找到和放回需要的物品。
清扫:就是清除地面上、机器设备上的脏物,保持作业环境无尘、无异物、无脏物。
清洁:就是要维持工作场所的整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及清扫活动。
素养:要求每个员工把每项工作养成习惯去执行。使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工作纪律严明,养成员工追求良好工作场所的一种精神。
重视全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作业现场基本安全知识》
文章链接:https://www.scworui.com/37841.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