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房屋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对居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房屋建筑经历了多年的自然老化和一些人为不当使用后,各种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逐渐显现出来,给当今社会造成了许多不安定因素,也给目前的房屋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房屋的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房屋安全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人员,时刻要紧绷安全管理这根弦,牢记我们肩上的责任,居安思危。
一、房屋安全管理的概念
房屋安全管理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通过行政管理来消除房屋安全事故隐患,控制不安全行为,确保房屋安全使用,不发生责任性塌房伤人事故的管理与维护行为。
房屋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屋安全管理是政府赋予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武汉市房屋安全管理遵循定期检查、预防为主、科学鉴定、防治结合的原则,是以房屋安全检查、房屋安全鉴定、房屋白蚁预防、灭治、危险房屋监控、危险房屋消除、危险房屋改造、房屋安全投诉处置和房屋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等手段,达到确保房屋主体结构安全使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房屋就像人的身体同样会有生老病死,风吹雨打中难免会患点小恙,平时需定期保健。房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的老化、构件强度的降低、结构安全储备的减少,必然会产生由完好到损坏,由小损到大损,由大损到危险。引起房屋“发病”和“衰老”的原因有哪些因素呢?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设计因素:设计错误、无证设计、设计标准过低等;
2、施工因素:未按标准、规范操作、未达到设计要求、偷工减料等;
3、材料因素:不成熟的材料、以次充好等;
4、地质因素:特种地基土体沉降、塌陷等;
5、人为损坏因素:破坏性装饰装修,缺修少养,使用不当,外界影响如周边环境有爆破,基础、地下室、道路施工及车辆撞击等:
6、自然影响:风、霜、雨、雪及腐蚀以及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地震、台风等;
7、环境影响:潮湿环境,空气中存在有害气体SO2、CO2等。
二、房屋安全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房屋产权多元化和房屋租赁的活跃,房屋使用安全隐患日益凸现。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盲目改建加层增大房屋荷载,装饰装修活动中擅自拆改房屋主体结构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房屋的整体性、结构安全性、抗震性和耐久性,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房屋安全是公共安全的一部分,是人民群众生产、经营、居住、 学习、娱乐活动安全的基本保证。如果对房屋安全管理不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使业主、使用人及其他相关人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一般还伴随着严重的人员伤亡,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房屋质量、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各地房屋质量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房屋质量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现列举几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
2011年5月19日下午6点左右,武汉市长丰大道东风村7队242号一栋在建的6层房屋突然发生了垮塌,导致正在施工的2名工人死亡,多人受伤,属典型的城中村违建事故。
案例二
2010年6月19日上午8时许,黄陂区滠口街道办事处营盘里60号,一栋房屋突然坍塌,所幸未砸中独自一人住在里面的张婆婆。
据悉,该房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倒塌原因为年久失修。
案例三
2012年3月3日14时05分许,汉阳区玫瑰街知音东村中医院旁一两层房屋,因一楼装修拆除承重墙体,导致发生坍塌 <http://www.secu.hc360.com/>事故 <http://www.fire.hc360.com/>,事故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属于违规装修导致塌房伤人
案例四
2011年7月29日,四川省多地连降暴雨,广元市旺苍县有3个乡镇被淹,转移受威胁群众2000余人。暴雨还造成了德阳一名63岁的男子因房屋倒塌死亡,属于典型恶劣天气造成房屋倒塌。
三、目前武汉市房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为:
1、法律法规滞后
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规,主要针对在建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很少涉及房屋的安全管理。另外,我国房屋安全立法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在房屋安全案件的执法过程中,所依赖的法律法规仅为《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1989年11月21日建设部令第4号发布,2004年7月20日根据《建设部关于修改<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的决定修正》)和《武汉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第104号令)两部规章,法律层级太低,效力不高。且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和执法手段,遇业主不配合时只能依赖城管、公安部门和街道、社区的力量,威慑力不够,管理效率低下。
2、房屋安全鉴定人员执业水准不高,经费难以保障
在房地产业中,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物业管理等三个领域建立了执业人员资格和市场准入制度,而在房屋安全鉴定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现行的房屋安全鉴定人员资格,只需当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简单培训后考试合格,即授予房屋安全鉴定员证。致使房屋安全鉴定人员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加之因经费缺乏,无法购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导致凭经验鉴定的情况较多,作业执业水准不高,无法保证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准确性。
2005年以来一直采用湖北省物价局鄂价房服字[2005]73号文核准的收费标准,该标准收费太低,各区鉴定站的鉴定收费不能保证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现场勘察、测绘、拍照、计算、鉴定、核发鉴定报告等工作的人员工资、管理、办公等费用的开支,鉴定机构的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属房管局的财政补贴,根本谈不上发展。
根据2012年12月19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经费的通知》(财综〔2012〕97号)及武汉市房管局武房发〔2013〕8号文件精神,城市房屋安全鉴定费这一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自2013年元月1日起不再征收。这使得本就入不敷出的房屋安全管理(鉴定)机构更加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3、制度有待完善
房屋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房屋安全鉴定,目前武汉市基本没有专营房屋安全鉴定的社会中介机构,从事各区房屋安全管理(鉴定)工作的一般为各区房屋安全鉴定站,是隶属于各区和市房管局的二级事业单位。而作为鉴定机构上级主管部门的各区房管局在实际工作中就扮演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现行的房屋安全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房屋安全管理的需要。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是对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的行业管理,而不应该直接进行鉴定作业。房屋安全鉴定应该由产权人(使用人)、 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等多方操作进行。现阶段,房屋安全鉴定的行业管理组织未建立,分工未明确, 管理职责未理顺。
社会上现有部分改制的建筑工程行业的设计科研院所和质量检测单位,虽然拥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却并不具备房屋安全鉴定的资质,这是对优秀技术资源的一种浪费。且目前建筑行业的科研院所已基本完成企业化的改制,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房屋安全鉴定收费标准本就很低,加之现在完全取消收费,使得大量具备技术实力的科研院所既没有进行鉴定的责任,也没有开展鉴定业务的动力。体制内外人员的无法流动使处于体制内的各区房屋安全鉴定站因循守旧、止步不前,造成房屋安全鉴定的技术水平多年徘徊不前,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步。
四、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自从1989年建设部发布《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国务院和建设部又相继颁发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规定》、《关于组织开展危险房屋安全大检查加强房屋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等法规文件。基本建立起房屋安全管理法规体系。为继续完善和加强房屋安全管理,建议国家出台一部《房屋安全管理法》或《房屋安全管理条例》。在国家出台这部法律法规之前,各地人大常委会或人民政府可先行一步,针对房屋安全管理专门制定一部综合性法规或规章,如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广州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
《武汉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2010年开始酝酿,2011年由武汉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起草,2012年在征求市内各区房管局意见,经各方专家多次讨论后,对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使之更贴合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能够更好地为全市房屋安全管理服务。现该条例已通过市法制办审核提交市人大审议通过,对这部房屋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作为基层管理人员我们充满了期待。
2、在我国推行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和鉴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
我国的危旧房屋有着量大面广整治难度大的特点,尤其是在武汉这样历史悠久的特大中心城市,又曾经是国家的工业基地,旧的工矿企业和老旧社区遗留的大量危房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房屋安全鉴定作为一个涉及公共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应该朝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实行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资质动态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制定相关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管理办法,并统一收费标准。同时,房屋安全鉴定人员的执业资格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如受教育程度、理论基础、工作经验与技术能力等。建议从业人员参加由国家人社部和住建部举办的国家统一考试取得执业资格,推行国家房屋 安全鉴定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3、构建新型的房屋安全管理体制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民众三方主体的作用,建立起“政府监管、市场调节和社会监督”的新型的房屋安全管理体制。在新型的房屋安全管理体制中,政府监管处于主导地位,承担着制定“房屋安全管理游戏规则”,并监督执行的责任;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不仅调节业主(使用人)的房屋安全投入水平,而且为房屋安全鉴定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成长提供土壤,社会(民众)监督是防范“政府失控和市场失灵”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型的房屋安全管理体制下,政府、市场和民众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浅谈城市房屋安全管理》
文章链接:https://www.scworui.com/37290.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