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暗挖法修建地铁区间隧道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
前 言 北京地铁采用的浅埋暗挖法,是以加固、处理软弱地层为前提,采用足够刚性的复合初砌为基本支护结构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层近地表隧道的暗挖施工方案。它以施工监测为手段,知道设计与施工,控制地表沉降,保证施工安全。 地铁四号线简介 地铁四号线是贯穿北京市中心城区西侧的南北走向线路,南起丰台区马家楼,沿马家堡西路、菜市口南大街、宣武门外大街、宣武门内大街、西单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至新街口,由新街口向西转弯,沿西直门内大街、西直门外大街至首都体育馆,由首都体育馆向北转弯,沿中关村南大街、中关村大街、中关村北大街至清华西门,由清华西门沿清华西路、颐和园路、北宫门至龙背村,线路全长28.163km,全部为地下线,设车站24座,其中地下站23座、地面站1座;全线设车辆基地2处,在马家堡设车辆基地,在龙背村设停车场。 (1)车站布设及修建方法 全线设车站24座,其中采用浅埋暗挖法修建的车站有5座,它们是:菜市口站、宣武门站、西四站、动物园站、黄庄站和苏州街站;采用明挖或盖挖与浅埋暗挖法相结合修建的车站有5座,它们是:石榴庄路站、陶然亭站、西单站、双榆树站、成府路站:采用明挖或盖挖法修建的车站有12座,它们是:马家楼站、角门北路站、西庄站、灵镜胡同站、平安里站、新街口站、白石桥站、学院南路站、中关村站、圆明园路站、颐和园站及北宫门站;地面站1座,为龙背村站;改造利用车站1座,为西直门站。 (2)区间隧道修建方法 地面区间线路长0.203km;采用浅埋暗挖法修建的区间隧道长7.331km;采用盾构法修建的区间隧道长14.341km(需盾构机9台)。 北京正远监理公司地铁四号线第五总监办共监理四个标段。其中4个车站:马家楼站、石榴庄路站、角门北路站、陶然亭站。6个区间工程:马家楼站~出入段线区间、马家楼站~石榴庄路站、石榴庄路站~角门北路站、陶然亭站~菜市口站、菜市口站~宣武门站。 一、浅埋暗挖法的前提条件 选用浅埋暗挖法应考虑的基本条件有:首先,浅埋暗挖法不允许带水作业,如果含水地层达不到疏干,带水作业是非常危险的,开挖面的稳定性时刻受到水的威胁,甚至发生塌方。把地下水,尤其是上层滞水处理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浅埋暗挖法的成败。第二,采用浅埋暗挖法要求开挖面具有一定的自立性和稳定性。 二、浅埋暗挖的基本经验 铁道部隧道工程局就复兴门折返线工程总结的十八字决,即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基本上概括了浅埋暗挖法的施工工艺要求施工经验。 二、浅埋暗挖的基本经验 铁道部隧道工程局就复兴门折返线工程总结的十八字决,即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基本上概括了浅埋暗挖法的施工工艺要求施工经验 (1) 开挖面土体稳定是采用浅埋暗挖法的基本条件。当土体难以达 到所需的稳定条件时,必须通过地层预加固和预处理来提高开挖面土体的稳定性和自立性。降低地下水位一方面可达到无水施工,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经常采用的预加固和预处理的措施有超前小导管注浆,工作面前方深孔注浆和大管棚超前支护。视具体情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 (2) 隧道开挖面初期支护 把“隧道开挖”和“初期支护”写成一个小标题,就是想强调“随开挖,随支护”的基本原则。如何利用土体有限的自立时间进行开挖和支护作业,使土体开挖后暴露的时间尽可能短,使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就这一意义上说,选择适当的开挖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土体的稳定性隧道断面大小可以选用短台阶法开挖,或带临时仰拱的长台阶法开挖。对于断面较大的隧道,考虑分部开挖,分部支护和封闭成环的需要,选择中隔壁法(CD法)、交叉隔壁法(CRD法)、和侧壁导坑法(眼镜法)等。每次开挖循环,以“短尺”为原则。为了保持开挖面的稳定,采用弧形导坑留核心土的开挖方法,使开挖面得到核心土的支撑。 浅埋暗挖法常用的初期支护形式是钢筋格栅,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浅埋暗挖法要求初期支护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技术、经济的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减小初期支护的变形量,目的 是控制土体位移,减小地表沉降。之所以广泛采用钢筋格栅,其原因一方面是钢筋格栅与喷射混凝土能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是因为钢筋格栅在拼装成环后,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在喷射混凝土尚款具备足够强度之前,钢筋格栅可以单独承担来自土层的一部分荷载。有的施工指南要求钢筋格栅能承担2-4米的土柱压力,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3) 二次衬砌 (4) 浅埋暗挖法通常采用模筑混凝土作为二次衬砌材料它既是提高 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增加初期支护安全储备的需要,也是支撑中间的防水隔离层,承受水压力的需要,一般通过监控量测,证明初期支护基本稳定,防水层铺设完毕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可以开始灌注二次衬砌,如果隧道断面较大,等待初期支护变形达到基本稳定需要很长时间,也可提前施作二次衬砌,这时的二次衬砌将要承受初期支护变形传来的压力。 三、暗挖区间隧道标准断面施工方法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暗挖区间标准断面 地铁区间隧道除个别特殊地段外,一般均采用单线马蹄形曲墙断面形式 2、超前支护施工 结合具体地质条件和开挖面的稳定情况,一般选择小导管注浆作为主要超前支护手段。 小导管采用直径42mm,长2.5-3.5mm,外插角10-15度,环向间距为25-32cm,搭接长度1.5米。 注浆浆液需根据具体地质条件选用,或用单液水泥注浆,或用水泥水玻璃注浆,或用改性水玻璃浆注浆。注浆浆液的选择,配比 ,压力的确定必须经过现场试验决定。 目前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1) 注浆浆液配比及参数既无控制,注浆效果又不作严格检查,甚至只设管不注浆,结果影响开挖后开面的土体稳定。 (2) 外插角过大,沿拱架内缘斜插下一拱架外缘,但外插角近30-40 度,小导管下方土体坍塌,影响开挖面的稳定。 3、短台阶法开挖与支护 隧道净高6米,净宽5.6米,对于一般地层常采用短台阶开挖,上台阶长不超过1倍洞径,并留有2米以上核心土。后方开挖中层土,并施作仰拱。 (1) 留核心土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抑制开挖面的变形,保持土体稳 定,另一方面可以压缩拱部开挖土方时间,尽早在有限空间架设拱部格栅拱架,并喷射混凝土,尽早完成拱部初期支护。 (2) 采用台阶法目的,一方面利用台阶的土压力支挡前方工作面, 保持开挖面开挖稳定,另一方面利用台阶便于人工开挖。 (3)采用短台阶的目的,一方面便于人工翻碴,另一方面可以尽快开挖中层土方,便于尽早施作边墙支护和封闭仰拱,尽早使初期支护形成封闭的稳定结构。 但是目前有些工地施工存在的问题是:(1) 格栅拱架制作不合规范要求] 在开挖以后,土体自承稳定的时间极短,在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以前,格栅拱架是主要支撑结构,因此规范要求拱架能单独承受2-4米土体荷载并密贴土体,最早由德国引进的图纸,在四根钢筋之间用8字结连接,以后为了简化作成斜向连接,再以后斜向连接钢筋便点焊上,把拱架作为构造钢筋处理,这是非常危险的,正是因为如此,规范对拱架作出严格要求,除此之外,拱架基础必须支牢,必要时设置斜向支撑注锚管。 (2) 喷射混凝土不密实 钢筋密集地段实施喷射混凝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回弹大,而且钢筋背后不密实,所以规范对双层钢筋网喷混凝土必须喷完一层再挂第二层网喷第二层,挂 在格栅表面喷混凝土要清除后再喷,不然钢筋背后是无法喷实的。不密实的初期支护存在严重隐患,而且地下水锈蚀钢筋,影响初期支护的寿命。 (3) 短台阶过长
前面已介绍了用短台阶的理由,但是有些工地运土车上了台阶以后,取消了人工翻土的作用,为了便于布置人力,往往将台阶拉得过长,台阶拉得过长,结果是: 1) 未封闭成环的初期支护是一个不稳定结构,长时间隧道处于不稳定支护体系是危险的。 2) 半拱初期支护基础支撑在土体上,土体不可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半拱牌悬臂状态,悬臂过长,羰头下沉,将会造成拱部拉裂,这在国外曾发生过中,造成严重后果。 3) 台阶过长,拖后了中层土体开挖,也拖后了封闭仰拱时间,结果至少将导致隧道变形过大,地表下沉过大,由此,十八字决中“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就是从这里提出来的。 3、长台阶施工方法: 有些单位为便于施工组织安排,采用长台阶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也是允许的,但是必须及时施作临时仰拱。半断面初期支护封闭成环,拱脚支撑在临时仰拱上,拱部荷载由临埋仰拱承受,由于上半断面已形成独立的封闭环形稳定结构,它的长度将不受限制。 问题是我们一些施工单位考虑施作临时仰拱投资过大,将来还要拆除,不认真施工临时仰拱,又不而及时进行施工监测,这样的长台阶施工是十分危险的,复八线上的几个工程的教训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4、小结 1.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是防止工作面失稳及控制地面下沉的重要措施,小导管必须与钢拱架联结。 2.严格控制格栅钢架的安装质量,保证钢架平面垂直隧道中线,水平、高程、左右、误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拱脚处应设轩能注浆的锚管,这是防止拱部垂直位移的关键。 3.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可保证工作面稳定,核心土的尺寸在纵向要大于2m。对不良地层,要及时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工作面,做到开挖后,土体损失系数最小。4.严格控制每循环的进尺,一般为0.5~0.75m,因为拱部局部的坍塌高度一般是进尺长度的二分之一。 5.控制台阶长度,充分利用地层纵向承载拱的作用。量测证明:对于软弱地层,台阶长度超过1倍洞径,就要及时闭临时仰拱。 6.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当开挖完成以后,必须及时架立拱架。拱架与地层之间要紧密接触,以防地层松驰。随后挂网、焊接。从开挖到施喷混凝土的时间不应超过土体的自稳时间。工序的拖长、工序的衔接不紧,是造成塌方、下沉的最大隐患。 7.由于地层稳定性差,在喷层与地层间经常出现空隙。该空隙多发生在拱顶附近和拱脚处,所以背后充填注浆非常重要,该工序应紧跟工作面进行。 8.系统地进行初期周围2~3m土体的固结注浆,是克服土壤长期流变引起地表下沉的最好方法。 七、大跨度区间隧道施工技术 1.大跨度隧道中隔墙施工法(CD法)和交叉隔墙(CRD法) 区间隧道受线路平面布置的影响,有些区段采用双线隧道方案。这时的隧道的净跨、将达到12m,净高达到8m。如果仍采用前面介绍的短台阶施工技术或并台阶施工技术,则台阶上部弧形导坑的弧度十分平缓,矢高比非常不合理,直接影响到拱部土体的稳定。平拱拱脚水平推力大,拱顶下沉过大,甚至坍塌。跨度越大问题越严重,所以跨度法叫CRD法,即交叉中隔墙法。大断面隧道分隔成小断面隧道,每个小隧道的初期支护都是封闭成环,都是稳定的。按一定顺序开挖支护好的小断面隧道最终汇成一个大断面隧道。临时隔墙与临时仰拱对大断面隧道的稳定起十分重要作用。 二次衬砌施工时,需要拆除临时隔墙及仰拱,如何拆除,如何选择拆除顺序,如何确定拆除段长是十分关键的。中隔墙法或交叉隔墙法实施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临时隔墙及仰拱的施作质量。 中隔墙及仰拱虽然都是临时结构,将来都需要拆除,但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在隧道初期支护上未完全封闭前,是系统的重要受力结构的一部分。切不可认为是临时支护而草率施工,造成不良后果。 (2)二衬施工时要正确选择临时结构的拆除顺序及相应工艺,需要采用监测手段进行有效监控。有些施组中对此选择方案不当,采用通长拆除通长施作二衬,虽然施工便于安排,但危险性大。一般选择跳段拆除,跳段施作二衬。虽然施工麻烦一些,但利用空间拱效应对隧道的稳定有有利。 (3)大断面隧道水平推力大,开挖支护后的背后地层注浆的及时性及充填密实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切实掌握。 2.侧壁导坑施工法(眼镜工法) 由于区间设置渡线,一些渡线的隧道宽度达到14.5m以上,高度达到10m,在这种情况下,先用中隔壁法,或交叉隔壁法都不相适应,只有选用侧壁导坑法,或称之为眼镜工法先开挖两个侧洞,再开挖中拱,最后落底作仰拱,形成封闭的环形支护,大洞由多个小洞组合而成。每个小隧道的断面都不大,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与稳定,整个隧道的稳定性及沉降量就是可以控制了,当然这种施工方法比较麻烦。废弃工程量多,工程费用相对较高。但是对于超大断面的隧道,这种施工法是比较稳妥的。 (1) 超前支护方案 由于本区间隧道处于软弱地层中,土体开挖后地层不稳定或自稳时间极短,支护结构初期承受压力大,变形快,如果控制不当,地层很快松弛。施工中必须选用适当的辅助措施对隧道周围地层时行超前支护或预加固。以实现控制地面沉降,防止坍塌的目的。 (2) 开挖支护方案的研究 浅埋暗挖法主要有台阶法、中隔壁法、眼镜法、中洞法,不同的施工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为便于分析,现就上述各主要施工方法的特点、适用条件、沉降量控制效果、工期、造价等方面作一对比,见下表 工程的实施 (1) 超前支护施工 通过对几种超前支护方案的比选,结全本区间所处地质条件,工程除在施工通道进入正线开口处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外,其他地段均选择以小导管注浆作为主要超前支护手段。小导管注浆支护参数如下: 小导管采用Ф42mm,长2.5~3.5m,外插角13~16度,环向间距25~33cm,搭接1.5m; 浆液采用改性水玻璃材料,按不同浓度的水玻璃和硫酸配制,ph值为5~6,呈弱酸性; 注浆区域为开挖轮廓线以外1.5m范围内; 注浆压力为1.3~0.5MPa。 (2) 区间折返线开挖支护的施工 根据区间折返线断面类型、地面沉降控制分析以及工期、造价比较,同时兼顾前后断面施工的衔接,施工确定采用如表 (3) 渡线段施工 加强支护措施 ①采用护墙小导管注浆,提高交叉口处土体的自稳能力。在开挖支护3-3、1-1、8-8断面时,在交叉口10m范围内的垂直于边墙打设Ф42mm护墙小导管,导管长3.5m,间距每米3根,自上而下呈梅花形布置,内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加固边墙。 ②适当加密格栅间距,增加初期支护的强度。将交叉口10m范围内的3-3、1-1、8-8籽面格栅间距每米1榀,改为每0.5m/榀,小导管由原设计单根长3.5m,改为2.5m,确保注浆效果。 ③增设纵向边接筋,提高整个结构的刚度,施工渡线段两个大断面时,纵向边接筋由原设计的每米1根,增加到每米2根。 确保无水施工,重视地下管道漏水 浅埋暗挖法是在十分不稳定的土体中进行暗挖作业,必须十分谨慎。人们采用小导管、管棚、深孔土体注浆都是提高土体稳定性的措施,其中必保的一条就是保持土体无水施工。这不但为方便施工所必须,也是提高土体稳定性的必须采用办法。诸多工程教训使同行们取得共识,无水施工是浅理暗挖法的前提条件。 采用浅埋暗挖法不可避免要在市政管理道下面进行施工,问题在于大多数上下水管道不同程度地存在渗漏水的情况。严重的渗漏导致管道周围的地层状况恶化,形成饱和水状态的软塑或流塑地层。当隧道开挖接近这一层时,流泥和流砂便会涌入隧道,管道下面土体被掏空,又会造成管道断裂,管道内的水(特别是有压上水)冲入隧道,对隧道形成第二次冲击。探明开挖面前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般采用红外线温度扫描仪或地质雷达等物探手段,查明上层滞水和管道渗漏水的情况,必须对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如果发现有上层滞水和管道渗漏严重威胁隧道施工的情况,可以采取局部加密注浆,增设管棚等措施,必要时采用局部土壤冻结也是可取的,总之要把一般降水难以奏效的上层滞水和管道渗漏水对浅埋暗挖法的潜在威胁,在开挖面到达之前加以消除。 管理、经验、监测在浅埋暗挖法中的作用 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施工安全取决于人们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正确的工程实践,包括监控量测的反馈来控制施工作业,以减少风险。 浅埋暗挖法的十八字决,尽人皆知,但是对它的理解和体会的深泩,实施中的坚决程度未必相同,严格的管理表现在对影响工作面稳定的因素始终紧抓不放,例如对地层预加固预处理的质量,对于地下水的警觉,对支护支跟开挖面施作的及时性,短进尺,快封闭的重要性,以及对补偿注浆的作用等,不仅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有严密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作保证。此外,注意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素质。严格的管理还表现在,重视并关于利用不良地质超前预报和施工的手段,了解开挖面前言工程地质和浪漫主义地质条件的变化,了解支护受力变形状态的变化,及时发现危险征兆,采取有效的应变补救工作。 围岩加固注浆与填充注浆 1、 敞开式暗挖施工遇到下列情况,应采取注浆加固围岩措施: 1) 穿越地层为砂或砂砾石 2) 穿越地层为呈软塑或流塑状态土壤 3) 穿越地层为非原状土 4) 穿越有渗水的土层 2、 暗挖施工的隧道、管道结构与围岩间的缝隙,应及时注浆填充。 3、 注浆的材料配比和控制压力等必须根据土质情况、施工工艺、 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浆液材料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4、 注浆前,注浆嘴与土壤或结构间的空隙,应用粘土或水泥砂浆 封堵。向竖井和隧道开挖面进行加固注浆时,应对井壁和开挖面采取喷射混凝土等支护措施。 5、 在建(构)筑物附近进行加固和填充注浆时,应对建(构)筑 物进行变形、位移等监测。 6、 作业和试验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严禁裸露身体作业。
7、 在室内、竖(斜)井和隧道内配制浆液,应采取通风措施。 8、
注浆初始压力不得大于0.1mp.作业中应分级,逐步升压至控制 压力。填充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1-0.3mp. 9、 制浆、注浆机械设备和管路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必须在关机, 断电,卸压后进行。 10、 作业中注浆罐内应保持一定数量的浆液,防止放空后浆液喷出伤人。 11、 浆液原材料中有强酸、强碱等材料时应设专人管理。储存、运输、配制遵守下列规定: 1) 强酸、强碱材料必须储存在专用库房内,并建立领发料制度。 2) 施工中应按照配制工艺规定的程序作业。 3) 配制溶液时,应采取防溅和降温措施。 4) 余料必须及时退回库房储存。 5) 现场应配备应急药品和器械。 12、 现场拌制砂浆应有良好的排污,通风条件,清洗搅拌设备不得污染环境。 隧道喷锚暗挖施工 1、 在施工组织设计在,应根据工程地质,覆盖层厚度,结构 断面,地面环境等确定开挖方法与程序,支护方法与程序,监控量测方案,局部不良地质情况的处理预案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2、 喷锚暗挖施工,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初期支护结构,并应快 闭合。当围岩自稳时间不能满足初期支护结构施工要求时,必须采取超前支护或注浆加固围岩的措施。 3、 在自稳能力较差的围岩中施工,应遵循防坍,防位移超限 的“十八字方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4、 施工前,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抢险预案备齐应急物资, 并建立抢险专业队伍。 5、 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断面尺寸和结构要求进行作 业。遇水文、地质、环境等情况变化,需个性设计时,应对开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并按程序变更设计。 掘进施工 1、 隧道支护结构庆根据围岩的性能,施工方法和机械确定。隧道 开挖循环进尺应满足支护设计要求,在稳定围岩中宜为3-5m,中等稳定围岩中宜为1.2-3m,不稳定围岩中宜为0.5-1.2m. 2、 中、小型机具作业的中等稳定围岩中施工时,宜采取台阶法开 挖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长台阶法开挖适用于较好的围岩,上台阶长度宜大于5倍洞跨以上。 2) 短台阶法开挖适用于较差的围岩,上台阶长度宜为1-1.5倍洞跨。 3) 超短台阶法开挖适用于机械化作业程度不高的较差围岩,上台阶长度宜小于1倍洞跨,特殊情况可为3-5m 4) 上台阶开挖应符合上节规定。 5) 下部断面开挖应在上部初期支护基本稳定,且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次循环开挖长度应视围岩稳定状况而定,稳定岩体不得大于4m,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不得大于2m 边墙应采用单测或双侧交错开挖,不得使上部支护结构同时悬空。 边墙挖至设计高程后,必须立即安装钢筋格栅架并喷射混凝土。 仰拱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及时施作,封闭成环。 3、在不稳定的岩体中进行浅埋、大跨隧道施工时,宜采用环形留核心土法,分部开挖法和台阶法相结合的方法施工,并遵守下列规定: 1)、环形留核心土法,应先开挖上台阶的环形拱结构,再开挖核心土,循环进尺宜为0.5-1.0m,核心土面积不得小于断面的1/2,核心土的边缘应设安全坡度。(环形留核心土法适用于土层和不稳定岩体施工中,它仍以台阶法为基础,将隧道断面分成环形拱部、上部核心土和下台阶三部分。其环形拱部部分,根据地质情况可分为一块或几块分别开挖后及时施工初期支护结构。在拱部初期支护结构保护下,开挖核心土和下部台阶。由于采用环形留核心土法施工的隧道地质较差,施工时,除严格控制循环节外,还必须注意核心土留置坡度问题,以免开挖工作面坍塌。) 2)、中隔壁法(CD法),中壁两侧宜各分为两或三部,先施工中壁一侧,再施工另一侧,每部施工时,应及时施作仰拱,封闭成环,每部开挖高度宜为3.5米,左右两侧纵向施工间距宜为30-50m,开挖与钢架安装,锚喷工序应紧跟,量测应及时。(中隔壁法适用于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中施工。它是以台阶法为基础,将隧道断面从中间分为4部分,使上、下台阶左右各分成2部分,将每一部分开挖并支护后形成独立的闭合单元。各部分开挖时,纵向间隔的距离根据具体情况,可按短台阶法或超短台阶法确定。) 3)、交叉中隔壁法(CRD法),中壁两侧宜各分为两或三部,先施工中壁一侧的一或两部,再施工另一侧的一或两部,然后交错施工其余部分。保部施工时,应及时施工其底部临时仰拱,封闭成环,养活地面下沉和围岩位移。每部开挖高度宜为3.5m,左右两侧纵向施工间距宜为30-50m.开挖与钢筋架安装,锚喷工序应紧跟,量测应及时。 4)、单侧壁导坑法,先施工导洞,其长度宜为30-50m,导洞跨度不宜大于0.5们的洞跨。(单侧壁导坑法适用于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中施工。它仍以台阶法施工为基础,将隧道断面分成三部分,即单侧壁导洞和上、下台阶。侧壁导洞尺寸,一般根据机械设备和施工条件确定,而侧壁导洞的高度,所以规定至起拱线的位置,主要是为施工方便而确定。) 5)、双侧壁导洞法,先施工导洞,其长度宜为30-50m,导洞跨度不宜大于0.3倍的洞跨。施工时左右导洞前后错开距离不得小于15m。(双侧壁导洞法适用于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中单侧壁导洞法不易控制围岩变形的隧道中施工。它仍以台阶法施工为基础,将隧道断面分成4部分,即双侧壁导洞和上、下台阶,其双侧壁导洞尺寸以满足机械设备和施工条件为主确定。施工时,左右侧壁导洞错开不小于15m 距离的要求,主要以开挖过程中引起导洞周边围岩应力重新分布不影响以成导洞而确定的。上、下台阶之间的距离,根据具体情况,可按短台阶或超短台阶法确定。) 6)、双侧壁边桩导洞法,其导洞断面尺寸应满足边桩施工安全的要求。施工先完成边桩,再开挖上台阶,待完成拱部初期支护结构后,方可接逆筑法施工下台阶部分,至封底。(双侧壁边桩导洞法适用于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中,断面宽度大、地基承载力差的隧道施工。它仍以台阶法施工为基础,将隧道断面分成4部分,即双侧壁导洞和上、下台阶。其双侧壁导洞尺寸以满足桩、机械设备和施工条件为主确定,桩位平面位置应与拱架相一致。施工时,应先开挖两侧的侧壁导洞,在导洞内施工完支护桩后在开挖上台阶,当隧道跨度大而地质较差时,上台阶也可采用中隔壁法或环形留核心土法开挖后并及时施工初期支护结构,在拱、墙的保护下,采用逆筑法逐层开挖下台阶至基底,并施工仰拱或底板。) 7)双侧壁桩及梁、柱对导洞法,其导洞断面尺寸应满足桩、梁、柱施工安全的要求 。设计有底梁时,各小导洞施工步距不得小于15M,并增大量测频率,视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8)双侧壁及梁、柱导洞法,其导洞跨度不宜大于0.3倍洞跨,导洞断面尺寸应满足梁、柱施工安全的要求。施工时相邻导洞前后距离有得小于15M。 4、 隧道的变断面、两隧道交叉等处开挖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5、 同一隧道内相对开挖(非爆破方法)的两开控面距离为2 倍洞跨且不小于10M时,一端应停止掘进,并保持开挖面稳定。 6、 两条平行隧道(含导洞相距小于1 倍洞跨时,其开挖面前后 错开距离不得小于15M。 7、 隧道掘进应连续作业,因故停止掘进时,对不稳定的围岩应采 取临时封堵或支护措施。 8、 在不稳定的围岩中人工开挖时,开挖面以外的围岩裸露部分宜 用喷射土或其他方式做临时支护。 9、 隧道掘进时,应设专人监视围岩稳定情况发现局部坍塌,应及 时采取支护措施。严重坍方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人员和机具 必须撤离到安全地段,待坍方处理完毕,经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施工。 10、 掘进中处理坍方应遵守下列规定: 1) 遇坍方时必须先按预案采取防止继续坍塌的措施,并迅速 完成临时支护。 2) 隧道坍方危及地面上交通和建筑物安全时,在相应地面上 必须划定险区范围,设围挡或护栏和安全标志阴暗时和夜间须加设警示灯,严禁社会车辆和人员进入,必要时应设人值守。 3) 有水流浸入地段,必须切断水源,并采取疏导和排降水措 施。 4) 抢险中必须设专人对塌方范围及其附近的地面、隧道结构 进行严密监测,发现险情,必须将人员立即撤至安全地区。 5) 排险后,应在观测坍方范围、形状、地质、水文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处理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先对与坍方段相接的隧道施作临时加固支护结构; B当坍方范围得到有效控制后,应边清碴、边置换临时支护和变形支护为正式支护; C处理中必须先清理出安全通道,并保持畅通; D处理中应采取减少振动的措施; E处理完成后,应经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 6) 抢险和处理坍方应由专人指挥,安排技术熟练的工人作业。 7) 处理后的塌方段,应加强量测并记录,随时进行分析,确 认安全。 11、 使用小型挖掘、装载机械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 作业时应设专人指挥。 2) 机械移动、回转范围内严禁有人。 3) 使用电动机械应设专人收放电缆,严禁机械、车辆碾压电 缆。 4) 使用柴油机械应设净化装置,汽油机械严禁进洞。 5) 机械启动前应观察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并鸣笛示警。 6) 不得装载超过铲斗容积的大块岩石。 7) 施工中临时修理机械前,必须关机断电,制动车轮并挡掩 牢固。 8) 作业区的地面应随时保持平整。 12、 两开挖面接近贯通时,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两开挖面距离8倍循环进尺,且不小于15m时,应停止一端工作,人员和机械均应撤至安全地区,并在安全距离处设安全标志。 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 1、 隧道在稳定岩体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不宜大 于10m;在不稳定岩体中,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土方工序。 2、 安装钢筋格栅拱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运抬钢筋格栅拱架时,应互相呼应,行动一致。 2) 使用车辆运输时,应将钢筋格栅拱架绑扎牢固,运输道路 应平整、无障碍物。 3) 钢筋格栅拱架就位后,必须支撑稳固,及时按设计要求焊 (栓)连接成稳定整体。在软弱围岩地段,拱脚、边墙、立柱底部必须垫实,必要时应假底梁支承。 4) 安装钢筋格栅拱架时,应设专人监护围岩的稳定状况,确 认安全。 5) 高处作业,应符合本规程第13.6.4条的规定。 3、隧道初期支护应预埋注浆管,结构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填充注浆。填充注浆滞后开挖面距离不得大于5m。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浅埋暗挖法修建地铁区间隧道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
文章链接:https://www.scworui.com/36548.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