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与健康:我们在哪里?
从简单的室内装修到高楼大厦的屹立,从煤矿油井的架设到奥运场馆的建起,建筑业与国家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息息相关。不幸的是,包括建筑工人在内,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忽视建筑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人们习惯于看到潮湿泥泞或者尘土飞扬的工地和生活简陋、满身是土的工人。然而,建筑工人的安全与健康不可避免地对建筑产品和建筑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不仅要满足工人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且还要使他们安全和健康地工作。建筑安全与健康不仅是一门学问和技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价值观和社会文化。
近年来,国际上对建筑安全与健康的话题越来越重视。6月25日至27日,有多位国际著名建筑工程师、建筑安全学者以及建设集团管理者参加的“建筑安全与健康国际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专家学者们在演讲中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设计者是唯一有机会消除危险的人”
“建筑安全与健康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零事故”,这是英国拉夫堡大学教授、特许工程师和建筑师Alistair Gibb在发表演讲时的开场白。他紧接着表示:“设计者是唯一有机会消除危险的人,建筑安全与健康设计是对设计者良知的挑战。”
Gibb强调,建筑师、工程师以及各种原料设备的提供商等等都是设计者,他们的工作对工人的安全与健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施工和管理层面中的监控并不能消除设计层面中的风险,设计者处在风险管理的最顶层。有良知的设计者实际上是在履行自己消除建筑风险的责任。
实际上,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努力保证设计的安全性。比如,欧盟颁布了“建筑设计管理条例”(CDM),这虽然有争议,在各个国家的实施情况也不尽相同,但它是一种努力,通过立法强制设计者执行。同时,可以提供工具来帮助设计者的安全设计,可以通过宣传好的实践、提供行动框架以及构建设计反馈来促使人们进行思考。
建筑工人不是“超人”
Gibb指出,有些人对建筑工人持有一种“超人态度”,认为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健康,更不容易生病,更能从事强度较大的建筑工作,甚至建筑工人自己也会有这种想法。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国际劳工组织在2005年为“世界工作安全和健康日”出版的背景报告中指出,与工作相关的疾病成为工人死亡的最主要诱因。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人们对建筑工人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关注不够。在工地上,许多工人在条件恶劣的工地上工作,不进行安全防护的情况屡见不鲜,而且工人常常要高空作业,接触各种原材料,进行大量反复的工作,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除了安全事故伤害,重复性劳损造成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与水泥和灰尘等有关的皮肤和呼吸道问题、长期使用电钻造成的手臂震动综合征以及噪音引起的听力损失等等都是在建筑工人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同时,建筑工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引发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问题也不容忽视。
而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无章可循。Gibb表示,加大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力度以及增加工人职业健康项目和建筑业总体福利保障是急需的解决方法;同时,技术改进是不容忽视的,将工人转移到工厂里进行场外作业,生产建筑构件乃至建筑整体从而将风险转移到更容易控制的地方,将会使生产安全数倍并且更加高效。
安全健康管理是笔划得来的账
以色列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课程领头人Yehiel Rosenfeld教授表示,尽管安全目标和其他组织目标之间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冲突,但是安全应该成为更广泛更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应该像监督控制成本、时间和质量那样监督控制安全绩效,对安全和质量同时进行管理会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和成功希望。这需要领导和管理者清醒地认识到:协同效应=共赢。互相增效的两项或多项行为,联合起来的成本低于各自成本的总和,而联合起来的效益大于各自效益的总和。Rosenfeld表示,安全管理中持续重复地执行“计划—实施—检查—行动(PDCA)”循环可以既改善安全又改善质量。只要管理得当,用20%的资源就可以带来80%的成果!
Gibb指出,欧洲许多国家的健康成本都在增加,健康管理是不容易的。健康管理没有安全管理可见性强,比较复杂,而且费用大,需要长期策略,但他同时强调,健康管理具有的潜在收益和社会效益可能是巨大的。全球最大的建设集团之一柏克德集团环保、安全和健康高级副总裁Kevin Berg也强调,全面、完善的建筑安全和健康管理体系和管理过程的不断改进是柏克德集团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风雨过后是彩虹
专家们一致认为,实现真正的建筑安全与健康是十分困难的,没有速赢之路。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我们在哪里,进而确定最佳实践,最终通过全社会的不断努力达成理想。
我国已经模仿美国职业健康安全协会(我国香港地区模仿的是英国的法律框架)进行了非常全面的立法,但是我们的执法力度、解决机制和对行业快速发展变化的适应力还明显不足,我们缺乏经验。因此Gibb告诉记者,只是模仿立法,效果并不会很好,全世界都有这样的例子:欧洲政府组织颁布了相关法令,可有些成员国并没有很快以此制定法律;尽管新加坡的执法力度不如我国香港,但是相当有效,而他们最新立法的目标是培养工作场所中个人的良好安全习惯。这些都表明仅仅立法是不够的,在执行上要有明确的目标才会更加完善。中国这艘大船在建筑安全健康立法上转弯也要慢慢来,要注重实践,要将安全健康生产和效率结合起来,多举行一些论坛、课程进行交流来传递最新的信息,可以在五年十年后回头反思有没有可以改善的地方,一步一步慢慢来。
一位与会的专家说,改善我国的建筑安全与健康状况需要不懈地努力,攻克难关,达成理想,风雨过后是彩虹。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建筑安全与健康:我们在哪里?》
文章链接:https://www.scworui.com/24403.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