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
[拼音]:Tian’anmen
[外文]:Tian An Men
原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在北京市区中心。创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改称天安门。城台是用停泥城砖以一顺一丁(也称梅花钉)的砌法铺成。台壁全部抹灰涂丹,南北贯以四卷四伏的筒状砖卷五道,下端为白石须弥座,台顶周圈为磨砖对缝的宇墙(俗称女儿墙)。在 2000余米2的城台上,耸立着木结构建筑的城楼,通高33.7米。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属于高等级的建筑体制。在城台的中间垒砌须弥座,并环以白石勾栏做为建筑的台基。柱网设计是按《易经》中“九五之尊”的说法布置,面宽九间,进深五间。装修均为棂花格扇,前后廊的檐柱上安装雕刻精美的雀替,既是额枋间的联系和承托构件,又有装饰功能。屋顶采用重檐歇山式的建筑形制,由于歇山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宋代称九脊殿。其结构为悬山与庑殿组合而成。为了承托屋顶末端的桁条(檩条),把两端屋架挑尖梁转90°布置,称为挑尖顺梁,梁上安交金墩,承托�癫浇稹�癫浇鸬淖饔檬羌瘸性罔焯鹾统型猩矫娴拇�子,在山面椽子上又立构件支顶桁头,钉山花、博风板即是歇山顶的做法,不过天安门的上层屋顶下面又有一圈腰檐,每层檐下均设额枋、平板枋和斗��承托正心桁和挑檐桁,檐下为青绿叠翠的和玺彩画。红墙、朱柱、黄琉璃瓦顶的鲜明色彩和雄伟的造型,呈现庄严、壮丽的景象。(见彩图)
城楼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五座雕琢精美的汉白玉金水桥。城楼前两对雄健的石狮与挺秀的华表巧妙地配合,使天安门成为一座具有完美艺术风格的建筑。1949年以后,天安门又经过多次修葺,并改建了天安门广场。这里成为全国人民政治活动的中心。
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它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中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以及五四运动、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都与天安门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章
- 《我爱北京天安门》读后感5篇400、600、700、800字读后感作文
- 天安门名称的由来中国地理
- 哪些商品要有激光天安门防伪标贴?生活知识
- 天安门广场(Tian’anmenSquare)中国地理
- 天安门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 《天安门广场》读后感3篇400、500、700字读后感作文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标签:天安门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天安门》
文章链接:https://www.scworui.com/14662.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