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
[拼音]:qionglong
[外文]:dome
内表面呈半球形或近乎半球形的多面曲面体顶盖,古代多用砖、石、土坯砌筑。
简况
建筑物的穹窿顶在古代先出现于亚述、波斯和埃特鲁里亚,后在罗马得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的穹窿顶出现于公元前 1世纪的汉代。因为砖石有防腐、耐压的特性,穹窿顶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作为墓室顶盖的一种形式。在地面建筑上,穹窿则用于某些砖塔的顶部以及后来的清真寺的窑殿中。穹窿顶筑在地下时一般跨度为3米左右,发展到地面上砌筑时,顶跨有达12米以上的。
种类
穹窿按砌筑方法,大致可分为拱壳穹窿和叠涩穹窿两类:
拱壳穹窿
大体可分四种:
(1)球面穹窿。矢高较小的球面体穹窿,虽置于方形平面上,但无明显的接缝脊线,犹如现代的双曲扁壳,如河南省洛阳烧沟汉墓。
(2)对角脊穹窿。置于方形平面上矢高较大的穹窿,由四块三角形曲面体组成,在对角上形成明显的接缝脊线,多见于东汉墓室。
(3)�J顶穹窿。置于长方形平面上有对角脊的一种穹窿,由于其顶部中央采取一个长方形封顶方式,犹如�J顶建筑而得名,始见于东汉,如甘肃省武威县雷台汉墓。
(4)十字脊穹窿。由四块三角形曲面体组成,但曲面体是抹角砌筑而成,其脊线相交于方形平面每边的中点,从而形成十字形脊缝,脊线不如对角脊穹窿突出,出现于三国、两晋时期。
叠涩穹窿
以叠涩方式砌筑,形式及结构上的受力状态同拱壳穹窿有很大区别。叠涩顶形式很多,有对角脊、多角形和圆形穹窿等。
参考文章
- 穹窿Dome地球科学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标签:穹窿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穹窿》
文章链接:https://www.scworui.com/13808.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