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避震基本安全知识
第一部分 地震常识 一、地震的含义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缘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例,是引起地面震动(地震)的主要原因。 二、地震的类型 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1、构造地震是由于深处岩浆错动,破例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是由于岩洞或矿洞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额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区 4、诱发地震是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区域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是地下核爆炸、化学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震动。 三、中国地震烈度表 中国地震烈度值划分为1-12度,各烈度值判别标准:
烈度 | 人的感觉 |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 其它现象 |
1 | 人无感觉 | ||
2 | 室内个别静止中的人有感激 | ||
3 | 室内少数静止中的人有感觉 | 门窗轻微作响 | 悬挂物微动 |
4 | 室内多数人感觉,室外少数人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 | 门窗作响 | 先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
5 | 室内普遍感觉,室外多数人感觉 | 门窗屋顶、屋架颠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裂缝 | 不稳定器物翻到 |
6 | 惊慌失措,仓皇逃出 | 损坏一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裂缝 | 河岸松软土出现裂纹,饱和沙土出现喷沙冒水 |
7 | 大多数人仓皇逃出 | 轻度破坏一局部破坏,开裂,但可使用 | 河岸出现塌方,饱和沙土层多处喷沙冒水,软土裂缝多 |
8 | 摇晃颠簸,行走难 | 中等破坏一墙体裂缝,结构损坏 | |
9 | 坐立不稳,行动的人可能摔跤 | 严重破坏一局部倒塌,修复困难 | 滑坡、塌方常见 |
10 | 骑自行车的人会摔跤,不稳定的人会甩出几迟远,有抛起感 | 倒塌一大部分,倒塌不堪修护 | 山崩地裂出现,桥拱破坏的 程度捣毁 |
11 | 毁灭 | 地断裂延续很长,山崩常见 | |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变 |
四、地震预警 大震前出现短暂的,能预示地震即将来临的异常现象,这些现象被称为地震预警现象。短暂的预警时间内,根据地震预警现象,采取合理的避震方法,安全脱险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即地震预警。 五、地震灾害分级 地震灾害等级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一种方法是按照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为指标,划分如下: (1)一般地震灾害。造成20人以下人员死亡或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0级~6.0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2)较大地震灾害。造成20~50人的人员死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级~6.5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3)重大地震灾害。造成50~300人的人员死亡或重大经济损失,且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不超过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生产总值1%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级~7.0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4)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造成300人以上人员死亡,或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半年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六、震源、震中、震级、烈度、等震线 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是地壳深处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并激发地震波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即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 震级:地震大小的量度,与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相关。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弱程度。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区,烈度是不一样的,即可产生多个不同的烈度。 等震线:在同一次地震下,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烈度值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级震区: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区域。 主震:一个地震序列中,震级最大的地震区域。 余震:一个地震序列中,发生在主震以后的地震 七、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是指伴随着地震孕育过程所表现出的各种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现象。 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 微观前兆: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需用仪器才能测出的地震前兆。 如地下水异常,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鸡飞上树,冬蛇出洞等。自然界的变化很复杂,各种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不一定都是地震前兆。因此,观察宏观地震前兆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第二部分 防震避震常识 唐山、通海、汶川大地震的惨烈震灾和巨大的人员伤忙启示我们,必须切实做好防震应急准备,掌握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避震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我们防震减灾的综合能力。 一、避震要点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当发生地震时要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1、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 2、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3、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二、抓住时机,科学避震 避震空间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的准备,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专家们认为;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到地震是一定要镇静,采取应急避震措施并就地躲避后大多数人能安全脱险。 三、躲避地震是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1、蹬下或坐下,尽量弯曲身体,减低身体重心。 2、抓住桌腿等牢靠的物体,用双手或衣物保护好头部、眼睛,捂着口鼻。 四、在不同场所遇到地震时我们应按照正确的应急避震常识自救 1、在家里的避震方法,家住平房的避震方法是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固家具下暂时躲避,在伺机转移到户外。 震时不可采取的行为:躲在房梁下;躲在窗户边;破窗而逃。 2、家住楼房怎么样避震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坚固的桌子或床边;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 震时要注意:迅速关闭电源、火源;千万不要留在床上,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不要乘坐电梯。 高楼如何撤离: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不要去乘坐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蹬下,抓牢扶手。 3、在公共场所避震方法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涌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①在商店、书店、展览馆、办公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蹬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玻璃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定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②在驾驶的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下车。 驾驶员迅速停车到安全地带,并拉手刹安全制动。 ③在办公区室内 就地蹬下或趴在办公桌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并用双手扶住头部。 听丛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震后有组织地撤离。 4、遇到地震是如果被压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 环境还会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的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片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坚固的物体、木棍等进行支撑,以防余震时再次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服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并且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5、地震时如何实施自救 如果受伤,要用简单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过多,造成昏迷。要节约饮食,防震包的水喝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寻找时机,等待救援。 6、在发生地震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我们要互救他人,发现幸存者应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轻伤后重伤;首选暴露被埋者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保证幸存者呼吸顺畅。在抬救过程中不可强拉,避免使其身体再次受到损伤。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和提高防震避震的常识,在遇到地震时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防震避震基本安全知识》
文章链接:http://www.scworui.com/37876.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