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寺大殿
[拼音]:Zhenguosi Dadian
[外文]:Main Hall of Zhenguo Temple
山西省平遥县郝洞村镇国寺的主殿,又称万佛殿,是寺内现存最早的建筑。始建于五代十国时北汉天会七年(963)。现殿脊�畔掠刑旎崞吣�题记和修建工匠的题名。据碑记,此殿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重修时,更换过很多构件,但构架方法和构件形式基本上保存五代宋初建筑形制。
大殿面阔三间,11.57米,前后进深六椽,10.77米,平面近于方形,上覆单檐歇山顶。殿只用12根檐柱,无内柱,柱高约为柱径的7.4倍,比例粗壮。角柱比平柱高5厘米,侧脚、生起显著,柱头用一圈阑额。屋顶坡度为1:3.65,屋檐挑出约当柱高之半,形成稳重浑朴的外观,表现出唐宋过渡时期的建筑风格。外檐斗��有柱头、补间、转角三种。柱头及转角铺作挑出二�矶�昂,后尾出华�矶�或三跳,承檐�蠡蚪侨�蟆2辜淦套髅考湟欢洌�在斗子蜀柱上出二跳华�怼6�硗庑斡�佛光寺大殿几乎完全相同,但斗�碜芨呶�柱高的7/10,显得更加硕大。
殿内厅堂结构为“彻上明造”,不用天花,当心间的东西两缝各用一根通长的六椽檐�螅�压在前后檐的柱头铺作上。上面为六椽草�蟆⑺拇��蟆⑵搅骸⑹裰�、叉手、托脚,组成梁架,承脊�藕蜕舷缕晋牛�见图)。山面从柱头斗�砩霞芏�螅�又从角柱上沿45°角线向内出角乳�螅�内端都搭在六椽�笊稀6�笊嫌胁�螅�角乳�笊嫌幸�衬角�螅�承正面下平�牛�山面承椽方和长一椽的角梁,构成歇山转角构架。这部分的做法与南禅寺大殿相同,仅梁�蟛闶�增多而已。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标签:镇国寺大殿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镇国寺大殿》
文章链接:http://www.scworui.com/13510.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