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卫星
[拼音]:haishi weixing
[外文]:maritime satellite
用于海上和陆地间无线电联络的通信卫星。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卫星和地面的卫星测控站属空间部分;岸站和船站属地球部分。岸站是卫星通信的地面中转站。船站就是海上用户站,设置在航行的油船、客轮、商船和海上浮动平台上。船站的天线均装有稳定平台和跟踪机构,使船只在起伏和倾斜时天线也能始终指向卫星。海上船舶可根据需求由船站将通信信号发射给地球静止卫星轨道上的海事卫星,经卫星转发给岸站,岸站再通过与之连接的地面通信网络或国际卫星通信网络,实现与世界各地陆地上用户的相互通信。海事卫星除广泛用于电话、电报、电传和数据传输业务外,还兼有救援和导航业务。这个系统把船只航向、速度和位置等数据随时传送给岸站,并存贮在岸站控制中心的电子计算机里,因此船只一旦在海上遇难或船上发生紧急事件,岸站就可迅速确定船只所在海域的具体位置并及时组织营救。这个系统也能为海上船只导航。
传统海事通信采用短波频率,受电离层起伏和大气干扰的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和可靠性不高。海事卫星和船站间的上、下行线路采用传播损耗和雨致衰减相当小的L波段(上、下行为1.6/1.5吉赫),对通信十分有利。岸站和卫星间的上、下行线路又采用微波C波段,便于与国际卫星通信系统连接,实现全球范围通信。船只遍布在辽阔的海域里,通信业务零星分散,所以海事卫星通信使用按需分配通信方式。
1976年美国先后发射了 3颗静止轨道的“海事卫星”,各自定点在西经15°(大西洋)、东经 176.5°(太平洋)和东经72.5°(印度洋),组成了全球海事卫星通信网。1981年12月欧洲空间局发射了更大容量的“欧洲海事通信卫星”。1983~1984年,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发射了装有海事通信分系统的“国际通信卫星”Ⅴ号。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成立于1979年7月,总部设在伦敦。它于1982年接管了原属美国的“海事卫星”系统的业务,到1982年底已拥有37个成员国。目前已使用“欧洲海事通信卫星”和具有海事通信转发器的“国际通信卫星”Ⅴ号(见“国际通信卫星”)。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标签:海事卫星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海事卫星》
文章链接:http://www.scworui.com/13190.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