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注意事项
禁忌21 氨压缩机未设置事故排风装置
【分析】事故排风是保证安全生产和保障工人生命安全的一项必备措施。对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可能突然散发有害气体的氨压缩机房,在设计中均设置事故排风系统。有些工厂虽然没有使用,但并不等于可以不设,应以预防为主,防止因为设备管道大量逸出氨气而造成危害。
【措施】氨压缩机房应设事故排风装置,换气次数不应小于8 h-1。排风机应选用防爆型。
禁忌22 工作人员较长时间内直接受到辐射热影响的工作地点,未采取隔热措施
【分析】工作人员较长时间内直接受到辐射热影响的工作地点,在多大辐射照度下设置隔热措施,一般是以人体所能接受的辐射照度及时间确定的。由于隔热措施投资少、收效大,我国高温车间普遍采用。
【措施】工作人员较长时间内直接受到辐射热影响的工作地点,当其辐射照度大于或等于350 W/m2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受辐射热影响较大的工作室应隔热。
禁忌23 局部送风设置不合理
【分析】
局部送风是工作地点通风降温的一项措施,它能改变局部范围内的空气参数,在工作地点或局部工作区造成一个小气候。
设置局部送风的目的,既要保证《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工作地点的温度要求,又要消除辐射热对人体的影响。因为人体在较长时间内受到的照度较大的辐射热作用时,会造成皮肤蓄热,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一般情况下,高温工作地点的辐射热和对流热是同时存在的,但在冶金炉或炼钢、轧钢车间等是以辐射热为主的,这都需要设置局部送风。
局部送风的方式分两种:一种是单体式局部送风,借助于轴流风机或喷雾风扇,利用室内循环空气直接向工作地点送风,适用于工作地点单一或分散的场合;另一种是系统式局部送风,用通风机将室外新鲜空气(经处理或未经处理的)通过风管送至工作地点,适用于工作地点较多且比较集中的场合。
【措施】
1)较长时间操作的工作地点,当其热环境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应设置局部送风。
2)当采用不带喷雾的轴流式通风机进行局部送风时,工作地点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轻作业 2~3 m/s
中作业 3~5 m/s
重作业 4~6 m/s
3)当采用喷雾风扇进行局部送风时,工作地点的风速应采用3~5 m/s,雾滴直径应小于100 μm。
注:喷雾风扇只适用于温度高于35 ℃,辐射照度大于1 400 W/m2,且工业不忌细小雾滴的中、重作业的工作地点。
4)当局部送风系统的空气需要冷却或加热处理时,其室外计算参数,夏季应采用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相对湿度;冬季应采用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5)系统式局部送风,宜符合下列要求:
①送风气流宜从人体的前侧上方倾斜吹到头、颈和胸部,必要时亦可从上向下垂直送风。
②送到人体上的有效气流宽度,宜采用1 m;对于室内散热量小于23 W/m2 的轻作业,可采用0.6 m。
禁忌24 密闭形式选择不当
【分析】密闭是综合防尘措施的关键环节之一。水力除尘、机械除尘和联合除尘的效果好坏,首先取决于扬尘地点的密闭程度。密闭得好,机械除尘的排风量应可大为减少;反之,即使增大机械除尘系统的排风量,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措施】至于密闭形式,对于集中、连续的扬尘点(如胶带机受料点),且瞬时增压不大的尘源,多在设备扬尘处采用局部密闭;对于全面扬尘或机械振动大的设备,多采用留有观察孔和操作门并将设备(除电动机、减速箱外)大部封闭在罩内的整体密闭,特点是密闭罩本身为独立整体,易于密闭;对于大面积扬尘且操作和检修频繁,采用整体密闭不便者,多采用留有观察孔和操作门并将扬尘设备全部密闭在罩内的大容积密闭。一般说来,大容积密闭罩比小容积密闭罩效果好,特点是罩内面积大,可缓冲含尘气流,减小局部正压,这种密闭罩适用于多点扬尘、阵发性扬尘和含尘气流速度大的设备或地点,如多卸料点的胶带机转运点等。但是,具体情况不同,不能一律对待,应根据设备特点、生产要求以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分别采用不同的密闭形式。
禁忌25 吸风点排风量确定不合理
【分析】在机械除尘系统 设计中,如何确定吸风点的排风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排风量过小会使含尘空气逸入室内,达不到除尘的目的;排风量过大会使除尘系统复杂,设备庞大,造价和运行费用高。所以,在保证粉尘不外逸的情况下,排风量愈小愈好。
【措施】吸风点的排风量,应按防止粉尘或有害气体逸至室内的原则通过计算确定。有条件时,可采用实测数据经验数值。吸风点的排风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工艺过程本身产生的烟尘量(包括处理热物料时,由于热压作用和体积膨胀等增加的空气量);物料输送过程中所带入的诱导风量和保持罩内负压(包括有时消除罩内正压)所需的空气量等。
来源:《暖通空调设计禁忌手册》
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13198516101
标签:通风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通风注意事项》
文章链接:http://www.scworui.com/11223.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建筑标准规范、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